第九十八章 烈烈西风(1 / 2)
盘桓了数日,不得不出发,胡将军回绝了杨指挥派兵护送的心意,他与汪监军有深仇大恨,这是在他汪监军势力范围内最好的护身符。杨指挥的兵又没办法护送他到蒙古各部,所以派不派都无所谓。
两人并没直接去蒙古,而是翻过乌鞘岭,在甘肃镇各卫所闲转。今天在这个老朋友处喝酒,明天又随着另一个老朋友游逛。汪监军在数百里之外,线报源源不断,好奇且无奈。只能让手下的江湖高手在中蒙边境随着对方前进方向移动,只要他们出了甘肃镇便动手。
这些老朋友个个对汪监军很不满,为所欲为,横征暴敛。都想通过什么途径搬倒他。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方式。
胡将军对朋友们的抱怨不置可否,也不透漏已经查到的信息,只是闲谈,游逛。就这么一直到达甘州,直接去了肃王府,肃王虽然已经移藩兰州,但这边的府邸并没裁撤,仍由王府旧人管理。对胡将军等人自是非常热情,好酒好菜摆了一大桌。胡将军仍是闲聊,不谈正事,但席间有人还是提及使团被杀一案。
有人道:这些蒙古人太倔,不管能不能合作,杀人干什么。
另一人道:是啊,再说了,合作多好,我听说顺义王的队伍每次进贡都能获得好几倍的赏赐。这么占便宜的事情不干,真是脑子有病。
又一人道:你们知道个锤子,胡将军是自己人,我们就敞开了说,我在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有个朋友,他说在顺义王获封没多久,便有其他部落来到甘州,也想和大明开展朝贡贸易,但这一块现在由汪监军负责,他们说了不算,便让部落来人直接去了兰州卫。
有人道:那就奇怪了,既然愿意合作,杀朝廷的使团干什么。
又一人道:那鬼知道去,可能这些蛮夷不知道我大明的规矩,哪个流程没走对,或者狮子大张口,要的太多朝廷不答应,所以恼羞成怒,见人就杀。
另一人道:有可能,我听说顺义王这次能成功,最主要的还是他手底下有个幕僚,这位不但是汉人,还是个学究天人的大师,整个朝贡过程都是他策划安排,并且由他亲自操作的,那肯定出不了错。不像其他蒙古人,生冷硬倔,能谈成才叫怪事。
胡将军静静的听他们聊天,不发一言,酒席结束后,让队伍在府里安顿,他带着方生在城里转了一圈,介绍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他在这里的点点滴滴。最后登上城楼,远望辽阔的河西走廊,夕阳西下,将所有事物映照的洪黄一片,何其壮美。
两个人就这么安安静静的站了有半个时辰,方生突然问:这次是不是没有把握。
胡将军自信的笑道:搬倒他我还是有把握的。
方生道:你是不是打算和汪监军同归于尽,我看你这次来不太对劲。像是把一切都看淡了,不管不顾的。
胡将军看了他一眼,沉默了片刻,道:上次去兰州卫的时候,汪监军说我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其实不用他说我也知道,皇上对降将优待,只是为了稳定局势,让观望着归附,一旦天下大定,我们这些人的末日也就到了。我想最后给百姓办点事,除掉这个祸害。
方生不知道怎么宽慰这个老朋友,也无法宽慰,皇上的心思他也明白,如果这次查案很顺利,完美实现朝廷分化蒙古的战略,胡将军或可有一线生机。
再或者不去查了,索性隐秘江湖,但胡将军这个品级的官员不像他,跑就跑了,堂堂二品大员,出了名的战将,即是肃王爷的亲信,又是前朝的旧党,朝廷就算把大明翻了底朝天也要杀了他,到时候指不定会牵连多少人。
太阳西沉,在地平线只留下半圆,沉沦的最后一刻猛然发出光亮,将天边的浮云映照的绚烂异常。烈风骤起,在宽阔的走廊呼啸而过,将笼罩在大地的沉闷一扫而光。
汪监军在兰州收到线报,胡方二人不见了。还不等他发火,兰州卫传来消息,宫里决定,贡品玉麦的收缴不再由卫所负责,而是由肃王府经办,让兰州卫划拨黑石川石洞拉牌等处适易和尚头生长的土地供王府负责耕种。取消兰州百姓上缴贡品任务。
消息一传出,正在龙王庙舞大红龙祈求干旱的百姓欢欣鼓舞,赶忙把红龙收起来,换成大青龙,卖力的舞动起来。
汪监军却是出离愤怒,一个明正言顺的敛财通道就这么让废了,更生气的是肃王府这是明摆着和自己作对。
立即让兰州卫和甘肃镇发榜,通缉方生张尕娃等匪首,让肃王府变匪为民的计划夭折。又派亲信找来几个西域商人,挑选十数匹上等宝马,自称别失八里首领所派,首领一向倾服肃王威名,特来进献马匹。
肃王府这两年开辟了数个马场,正缺少良种马匹,便欣然接受,这下可以大幅度提高向皇上进献马匹的质量。
王府前脚一收,汪监军后脚立即上报,指控肃王私收他国贡品。
皇上震怒,发上谕斥责肃王身为臣属怎敢接收他国馈赠。这个大帽子扣的,收几匹马就有不臣之心了,但也无奈,肃王不得不吃了这个闷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