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法力芯片(2 / 2)
而且即便到后来我们研究出的格斗模型也不够完备,有时候计算出的策略不足以应对当前的格斗状态,所以就一直没把检测色度模块的研制当做重点。
要是之前你在这就不会这样了。
你看要不我们现在将芯片研制重点转到色度检测模块上来?如果在开战前完成,那你可以实现为每个战士配置上自动战斗策略计算程序么?”
“啊?”
廖蒙一愣,随即摇摇头,
“目前还做不到仅通过理论计算就覆盖一切战斗情形。事实上除了我自己以外,我顶多帮助其他人计算一个粗糙模型,具体的还需要他们自己根据身体质量分布和动作习惯去调节,而调节方法也需要学习格斗理论才能掌握。
但我想开战前还没法将格斗理论都普及,所以你们的研制方向暂时别改了。
你们应该在研制控制飞行法阵的芯片吧?和我说说具体研制得怎样了。”
“看来你已经知道飞行战斗才是这场战争的关键了,那我直接说重点。
第一代的芯片硬件研制基本快完成了,现在还在编写系统,另外百级玩家们正在通过程序模拟如何控制飞行法阵实现飞行战斗。
这种飞控芯片是参照战机控制设计的,具体芯片结构不说了,先说它的操控算法原理。
人体飞行有六个自由度:前后/左右/上下三个移动自由度,和俯仰/偏航/滚转三个转动自由度。
而我们的飞控系统是按照现实战机设计的,但战机操控少了左右和上下这两个移动自由度,而且这两个自由度的飞行操控对人而言真的很难,另外加到芯片输出模块上会导致复杂度翻几倍,所以就没加在飞控芯片上,也就是说飞控芯片只有四个操控自由度。
你看这种设计可以么?
”
廖蒙沉吟一会儿,原本他推演过六个自由度的飞控模型,如今少了两个自由度虽然让飞行灵活度降低一些,但只要比西方联盟所实现的飞行灵活度高就行了。于是他问道,
“西方联盟有在研制飞控芯片么?到什么程度了?”
“应该有在研制,但肯定明显落后于我们,因为之前他们内部一直在打仗,直到三大公会和我们做过交流才开始自己的科学研究以及工业发展。”
“那就行,四个自由度的操控应付他们已经足够了。你说说具体怎么操控方法吧。”廖蒙问道。
悠悠风投影出一个嵌套着一个菱形的球体。
这个菱形有一点儿厚度、上面有个凸起,由两个等腰三角形组成,分别是红色与蓝色,其中红色的指向前,蓝色指向后。球体则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圆圈构成。三角形中点正好位于球心。
这种球体就像动作设计软件中关节上的球形辅助坐标轴,三个圈分别代表三个转动自由度。廖蒙对此很熟悉。
“这个菱形就代表人体,叫做本体,可以进行俯仰/偏航/滚转转动,每种转动都会在这三个辅助坐标圈上留下一个扇形虚影,代表对应转动力矩,对应着角加速度,会以数值标出来。
本形也可以伸长,红色三角形往前伸长代表加速,伸长程度代表推力,对应着加速度。蓝色三角形往后伸长代表阻力,对应着反向加速度。两者都会以数值标注。
人在操控飞行法阵时需要在这个菱形形区域尽量想象出一个一样的菱形,叫做虚影。算法会让本体位姿与虚影位姿尽量一致。
如果要转向就想象这个虚影进行转向,本体会跟着转向。
另外,飞控芯片会生成一个法阵投影对象,长得和人体一样,内部充满色度块。而人体内的法阵会按这些色度块生成对应力场。
芯片会根据本体转向数据改变投影对象中各色度块的色度,人体内法阵也会按此改变,然后就产生了对应转动力矩,让人体转向。
实现飞行加减速的过程也是类似。
相比起完全靠人脑想象运动场景或体内法阵投影来实现飞行,靠飞控芯片实现飞行的精度更高,难度更低。
但你应该也看出来了,靠芯片飞行的难度也不低。
首先是人想象出的虚影一般是不太规则还有点儿模糊的菱形,而越不规则越模糊,本体位姿与人实际想要实现的位姿误差越大,最终飞行效果与期望相差越大。
我们测试过,要做到一直想象出较为规则和具体的虚影,是要经过一番训练的。
另外,虚影或本体的图形变化只代表力矩或推力,这不是我们习惯的动作方式。毕竟我们在地面格斗时主要是靠人脑运动中枢直接控制运动,大脑顶多会同时想象一下运动动作,和操控飞行完全不同。
百级玩家们通过模拟软件尝试过,结果很不习惯。
”
“没事,生成状态动作数据表后,就能用读表的方式操控了。”
廖蒙一直在使用读表格的方式战斗,虽然之前的表格数据图像是运动图像,如今飞行的数据图像是菱形变形图像,但难度没有增加太多。
悠悠风点点头,
“这样就好,不过我们也尝试了另一种更简单的操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