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谢尚:青阳二三月(1 / 2)
永和二年春(346年),在石虎拼命折腾后赵人民的时候,东晋朝野则呈现出难得的和谐与欣欣向荣。桓温到了荆州后,迅速以霹雳手段,镇压反叛力量。庾翼临终前,举荐自己的儿子庾方之接管自己的大部分兵力和地盘,桓温一到任,下令将庾方之、庾爰之流放到豫章。令是下了,但庾氏兄弟会不会乖乖走人?他心里也没底。这时,他做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动作,任命刘惔监察沔中诸军事,也就是让他接替这哥俩的地盘。刘惔曾公然反对桓温入主荆州,桓温一上台,反倒不计前嫌,委刘惔以重任,这说明桓温对刘惔的能力是很信服的。
刘惔也没辜负桓温的信任,他一到任,很快这哥俩就收拾好行礼走人了。至于刘惔用的什么方法,是凭着天下第一名嘴让这二位折服,还是武力缴械,此事史书无载,只记了一个结果,就是这哥俩一声没哼,走了。
桓温接管荆州的最大障碍,就这么让刘惔搞定了。
荆州形势稳定下来,这里的荆州,指的是广义上的荆州,包括首府位于江陵的荆州和首府在武昌的江州。摊开东晋的地图就可以发现,它的政治版图主要沿长江展开,最主要的两个行政区就在上游的荆州和下游的扬州,荆州和扬州的户口占了东晋的一大半,剩下的州郡要么人口稀少,要么地处边远。扬州是中央政府枢纽所在,而荆州则是“甲兵所聚”,镇守荆州的军事长官,基本就是东晋实力最雄厚的军事长官。这个局面直到多年以后,北府兵组建才得到改变。
桓温稳定了荆州局势,也就等于稳定了东晋局势。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谢尚也终于迎来事业的春天,朝廷下诏,任命他为豫州刺史,谢氏渡江几十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这为谢氏以后的腾飞提供了实力基础。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谢尚带着一彪人马,春风得意,走马上任,一路说不尽桃红柳绿,杏花春雨。路上休息的时候,谢尚登上一座酒楼,几杯酒下肚,谢尚意兴盎然,弹起心爱的琵琶,唱道:“青阳二三月,柳青桃复红,车马不相识,音落黄埃中。”
清歌入云,谢尚倚窗而座,东风吹拂衣袂,飘然若神,身旁的随从们虽不懂他唱的什么,但斯人斯景,宁不畅人心怀!
此时,酒楼里的客人,路上的行人,忽然听到如此优美的琴声、歌声,一个个如痴如醉,可惜歌太短,尽管歌者连唱了三遍,还是意犹未尽。就在大家纷纷猜测唱歌的是什么人时?谢尚收起琵琶,大笑出门,打马而去。
路过牛渚时,他驻马矶头,眺望浩浩长江,奔腾澎湃,瞬息不停,只是奔啊,奔啊,这样奋斗不息,这样勇往直前,水之至柔,竟有此刚猛,一浪压一浪,水中大石在浪花中若沉若浮,谢尚忽然悲从中来,这样拼命地奔向未知的命运,自以为前程似锦,谁知一浪头就被砸下深渊,宦海沉浮莫定,斯如是哉。
谢尚在牛渚没有久留,就又赶路去了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