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79章 知远黑发童颜日,三教合流江南时

第79章 知远黑发童颜日,三教合流江南时(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我们的冠军  我带凡人女子修仙长生  大暗无界  明日无瑕  重返二OO二  萌学园之特殊之星  强制乖宠,被疯批大佬掐腰温柔哄  诡异长生:从为始皇炼丹开始  倚剑诸天行  豢养 

江南迎来了最好的十年。

晋王杨广主政江都(扬州)的十年,是奠定扬一益二,让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都市的开始。

和杨素的武力平叛,暴力征伐不同,杨坚安排晋王杨广文治江南。

一文一武,一张一弛,东南社会展示了喷薄而出的朝气和活力。

扬州,自此成为风流蕴藉,浓妆淡抹的水墨乡关。

始作俑者就是杨广的江南十年。

如果杨广一生止于扬州任上,没有成为隋炀帝,那他将是中国历史上,近一千多年江南文化中,神仙级别的存在。

杨广生而为江南,死亦为江南。

他是一个多情的诗人,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一个对文化和文明,有着天然热爱的鉴赏者和创新者。

可惜,他不是一个好皇帝。

扬州十年,杨广可以拿满分。

他一改此前秦王杨俊以征服者心态的高压政策,转而实施怀柔为主的文化整合政策。

但他面临一个难题,江南自晋室南渡,自诩衣冠正朔,对于隋朝的北方军国政体,不屑一顾,认为他们不过是北方夷狄,一介武夫而已。

因而,在政治军事上,必然是以北统南,但在文化上,杨广无法以北统南。

但更不能立即以南统北。

既然不能超过,也扛不过文化上的歧视,杨广的政策很简单,那就加入他们,然后南北混融。

杨广是实行文化融合政策的天然合适人选。

和他不学无术,并且轻视文化和文人的父亲杨坚不同,杨广是货真价实的才子和艺术家。

他曾经不无得意地说:“天下谓朕承藉余绪而有四海焉?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

杨广自诩天下第一,倒不是纯粹的盲目自大,杨广确实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可以如此自负。

有隋一世,杨广传世的诗文,足以和当世文宗,薛道衡相抗衡。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评价杨广“诗文具博”,而魏征虽然看不起杨广,认为他是亡国之君,但对于其才艺,也颇有赞誉。

杨广一生,流传至今的有44首诗歌,文情并茂,抛开他帝王身份,他确实是隋朝一流的诗人。

唯其对于文化的真心挚爱和高深修养,所以,他在江南的文化政策,才更得人心。

并且,杨广的身份有助于他在江南立足。

他的皇后萧氏是梁国萧岿的女儿,是正宗的皇族公主。

这种政治联姻给杨广带来了身份上和文化上的认同,他等于也是江南的女婿,是半个江南人。

并且杨广在江南的文化政策是切合实际而谨慎有效的。

当时,江南陈国的政权已经倾覆,但朝野之间,真正的文化力量,其源有三。

儒释道三教并流,都具备相当强的社会基础,杨广因势利导,对三教都尊而重之,并且用实际的行动,支持三教的发展。

只有得到江南儒释道三教之心,才可谓之得江南之心。

杨广先拉拢世俗的儒家势力。

他网罗了一大批江南的名士,他们大都是世家大族或是名重当世的时望之选。

杨广将他们招入王府,给他们职位和奉禄,并且给予他们荣誉。

这一招拢络人才的政策,从执政的政权层面,立即确立了江南主流文化人群的优越感,以及尊严和归属。

杨广并不只是将他们作为吉祥物。

要想达到好的传播效果和形成社会的合力,就需要一起做点事。

毕竟,口碑和感情,都是做出来的。

杨广非常聪明地利用隋朝政府的经费和资源,集中这一百多个江南知名文士,去完成一件名垂青史的大功德。

这就是编撰120卷的《江都集礼》。

国之大事,唯祀与礼。

礼,是封建社会的行事规则,在这个大部头的文化名典的编撰过程之中,杨广赢得了很高的私人声誉。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 重生成秦二世,开局激活吕布属性 大明:不装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人在民国:小弟有亿点点多 权倾朝野,从假太监被发现开始 穿越成范进,开局就中举 三国:不装了,其实我拿到了剧本 大武天候 穿书红楼梦后,我拯救了贾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