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63章 兵分三道齐进击,百万雄师下江南

第63章 兵分三道齐进击,百万雄师下江南(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我们的冠军  我带凡人女子修仙长生  大暗无界  明日无瑕  重返二OO二  萌学园之特殊之星  强制乖宠,被疯批大佬掐腰温柔哄  诡异长生:从为始皇炼丹开始  倚剑诸天行  豢养 

588年3月,杨坚向全天下发出诏书,正式伐陈。

按照惯例,先讲述陈后主的罪恶。

杨在诏书中写道:“陈叔宝据手掌之地,恣溪壑之欲,穷奢极侈,俾昼作夜,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自古昏乱,罕或能比。”

在诏书的结尾,杨坚霸气宣称,“(南征)在斯一举,永清吴越。”

在做这些表面工作的同时,杨坚在陈后主的统治区域,实行攻心之术。

杨坚搞了一波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

他历数陈后主“二十恶”,并盖上隋朝的玺印,总计写了三十万份。

杨坚派遣间谍,广泛散发到陈国的后方,他要让南方的汉人们知道,三百年以来,北方的汉人中原王朝,没有忘记他们。

南北统一,重回母亲的怀抱,就在翘首可盼之间。

那些南渡的北人,远离故土的流民,有望北归他们日夜梦寐以求的故乡。

南渡之后,必然北归,这是历史的大势所然。

那些江南的土着,也可以见证一个强盛的统一王朝。

秦汉余风,魏晋风流,终归一统。

汉人,将再一次鼎立于天地之间。

攻心为上,可以不战而下之。

这是一种高明的战略,可以达到分化和弱化,陈国朝野抵抗的决心和意志力,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从战局的发展来看,完全印证了这一点。

在平陈的战术上,杨坚也做了非常高明的规划。

大体而言,杨坚定的平陈之策,可以简单概括为十二个字:“兵分三道,中西(道)牵制,东面合围”。

这个策略主要来自于崔仲方的平陈之策。

崔仲方也是杨坚的同学,在隋初,杨坚的同学是一个高危的名称,杨坚称帝之后,他的很多同学都饱经政治和人身的打击。

崔仲方虽然也宦海几度沉浮,但终文帝炀帝二朝,却得善终。

因为他是当世战略大家,既明于治世,也精于保身。

当北周武帝之际,他献上“灭齐二十策”,武帝引为一时之奇。

杨坚矫诏辅政,成为北周丞相之时,他又连夜上书,建立新政权的“紧要十八事”,以助杨坚篡周立隋。

杨坚有平陈之志,崔仲方又密上破陈之策。

“武昌以下,更帖精兵,密营渡计。(蜀汉二州)速造舟楫,多张形势,为水战之具。终聚汉口,峡口,以水战大决。”

在指出,必须三分战线,各司其重。

崔仲方进一步预测了战争的进程,他的预测,成为直接的战役总的指导思想。

因为后来战事的进程,一如崔仲方所言。

核心在于将陈国分割成三条战线,让他们首尾难于兼顾,疲于应付。

他在平陈的奏疏中写道:“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水军鼓行以前。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徒有三吴、百越之兵,无恩不能自立。”

显然,在长达数千里的战线上,陈国小国寡民,兵弱将疲,顾此失彼,不过是待宰的羔羊而已。

三线之中,东面是重心,决战目标是合围陈国的都城建康城。

南征的行军元帅是杨坚的二儿子杨广。

大儿子杨勇当时是皇太子,按中国的传统礼仪,皇太子是国之重器,大隋帝国未来的接班人,需要留在京城大兴城,学习和协助杨坚处理政务,不能随军出战。

因而,最重要的集团军元帅之职,就落到了杨坚五个儿子之中,最长最贤的二儿子晋王杨广身上。

杨广虽然在诸王子之中,资历首屈一指,但他毕竟还不满二十岁。

杨广的主要任务,一是挂帅,二是历练,三是需要在陈国灭亡之后,要在南朝建立一个可靠的行政领导班子。

东线是战略重心,很自然地集中了隋国的绝大部分精锐。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 重生成秦二世,开局激活吕布属性 大明:不装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人在民国:小弟有亿点点多 权倾朝野,从假太监被发现开始 穿越成范进,开局就中举 三国:不装了,其实我拿到了剧本 大武天候 穿书红楼梦后,我拯救了贾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