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立新朝统一之范,为万世模范之法(1 / 2)
重开天地,就要建立秩序,定立规矩。
在暗无天日的五胡乱华时期,在政权走马灯似的南北朝时代,那是三百年漫长混乱的分裂年代。
所有的传统秩序和规则,全部遭到破坏,杨坚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无规矩不成方圆。
要想长治久安,就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秩序,确立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则,才可能让新朝生气勃勃,昂然奋发。
杨坚足以比肩秦始皇,他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
最基础的工作是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为帝国树立起统一的标准。
在政权林立的分裂时期,地方货币和各种临时性,应急型的土办法,层出不穷,以致于全国各地,都割裂成一个个相对封闭和保守、自己自足的区域。
从长期来说,会留下再次分裂的隐患。
杨坚要破旧立新,巩固大一统。
正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车同轨,书同文,并非是纯粹的好大喜功,而是非常高明的治国之术。
统一的国家,需要从思想根源上确立统一。
首先要在文化上和秩序上确立大一统的理念。
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才可能发展成为蒸蒸日上的庞大帝国。
这也是中国大地上,虽然历经无数次分裂而依然能够重新归一,并且统一的基因已根植于民族血液中的根本原因。
那就是必须建立文化和文明的认同。
汉族和汉族政权,历千百年,生生不息的原因,就在于文化认同。
什么时候,我们的文化断层断裂了,或者被外来文化侵占渐染,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杨坚统一货币时,以城市为中心,打了一场漂亮的战役。
当时所铸之钱,分为四等,而民间的私铸,更是名品甚众,轻重不等,用来流通时,根本就无所适从。
在军国一体化,一切以战争为中心之时,还可以用粮食,绢帛等实物计量财富。
但统一的帝国如果要发展,货币本身就成了一个基础的问题,这在隋唐二朝,也成为一种重要创新的源头。
杨坚的方法很简单,他采取了新铸五铢钱,来重新规范和统一币制。
他先铸造了样钱,先立个标准。
钱的背面,正面,钱的厚薄,都有固定的范式,每一斤重四斤二两,在样式和重量上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
杨坚选择城市为突破口开始推广新钱。
他在每个城市的城防入口之处,放置样钱,同时,开始没收和销毁旧币。
长期坚持下来,市场之上,新币逐渐流通,成为主流,旧币只能偶尔流通在有限的区域内,从而慢慢被淘汰。
旧币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因为这涉及到巨大的利益。
在这场统一货币,禁止恶钱流通的战役中,杨坚为了取得杀鸡骇猴的效果,有意治乱世用重典。
他抓住了一个树典型的机会。
官府捉到了二名以恶钱充好钱的市井之徒,杨坚立即下令将他们斩首。
他一生都在追求中央集权,尤其是皇帝集权,当法律和皇权相抵触时,他非常自然地将自己的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
但大理丞赵绰站了出来,他不同意皇帝的决定,他要维护法律的严肃。
他进谏道:“此人当坐杖,杀之非法。”
杨坚非常不高兴地说道:“不关卿事。”
赵绰不依不饶,坚持自己的意见,“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
杨坚见赵绰如此不识趣,便语带威胁,严厉地说:“撼大木不动者,当退!”
赵绰毫不退让,更进一步,直逼杨坚,说道:“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
杨坚加重语气,赤裸裸地威胁说:“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焉?”
这句话,语气已经非常不善,言下之意已经暗指天子一怒,就有亡身灭家之祸。
赵绰豁出去了,他跪拜谢罪,但却坚决不退。
即使杨坚不断呵斥,赵绰依然坚持己见。
碰上这种不要命的谏臣,除非杨坚打定主意要做商纣王式的昏君,否则,千秋万代之后,也还会有后人评说。
杨坚出离愤怒,拂袖进入内阁。
这时,需要一个打圆场的人。
柳彧出现了,他也上书切谏,详细直陈得失。
杨坚很快从个人的愤怒中清醒过来。
毕竟,这种分歧,并不是本质上的对立。
作为一个一流的政治家,杨坚的情绪,显然能够服从于大局。
要找到推进货币统一的方式,完全可以另想办法。
乱世用重典,于杨坚而言,这是帝国政治实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