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1 / 2)
徐恒生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又带着系统。
自然是想有一番作为。
刚才和太平公主那一番话。
其实真的不是梦话。
他是这么想,觉得自己也有能力这么做。
无非就是时间长短的区别而已。
眼下周围的环境,确实很不尽如人意。
要说吃食上,连辣椒酱油都没。
生活方面,更是连厕纸牙刷牙膏都没得。
更别提带电的可以消遣玩乐的手机电脑,甚至想看个电影动漫他都没辙。
每天晚上,连亮光都只有豆大的油灯。
这样的生活,徐恒生其实很想好好改造一番。
只是对这大梁朝,徐恒生始终找不到头绪。
总有种一拳头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劲的感受。
但,今天眼见那一幕,以及陈伍长所说之事。
徐恒生便觉得自己找到了目标。
一个可以发光发热的目标。
想计划开设工厂的第一步,便应该从改善工具效率的加工作坊开始。
徐恒生从军营驻地回来后,并没有直接回家。
而是和之前一样,先是去了趟青禾县。
他这一次,除了照例买些羊肉准备回家。
还去了一趟粮店,借着询问粮价的机会。
他还特地观察了一下店家是如何磨米面的。
虽说县城里这家粮店也算是个挺大的商户。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就只有四个磨台。
而且还是米、面各有两个。
每天就算从早到晚,一个磨盘也不过只能磨个一两担的样子。
这效率,着实太低。
徐恒生心中有数,便返回家中。
反正现在家里新一批的牛羊乳还没送来。
面包也已经不做了,徐恒生便在自己屋子,用电脑系统,开始查询关于磨米的机器事宜。
经过查询徐恒生才知道。
原来在古代,哪怕就是最近的清朝,这磨米磨面,也都是靠牛拉磨完成的。
只不过明清以前,还都是家庭小作坊自给自足的方式。
直到清朝之后,才有了成片大规模的商业性磨米产业。
在鼎盛时,甚至江南地区尤其是苏州一带,达到几万人的就业人数。
既然如此,徐恒生就打算,提前让这大致还处于唐朝不发达时代的大梁朝。
先初步的感受一下,工业化机械化带来的便利。
虽说自己想开个工厂。
但没有匹配的产业体系,啥都是空想。
一步一步来吧。
重工业没有,就从轻工业开始。
这磨米行业,也好歹算是轻工业里的食品业。
细分一下,那也是食品加工业呢。
从吃开始,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而且磨米的机械,徐恒生查找一番,也找到了适合的。
价值四百块钱的多功能碾米机。
无论是大米这类的稻谷脱壳,还是小麦磨粉,甚至玉米脱粒,都能搞的定。
唯一头疼的是它需要用电。
徐恒生又花了一些功夫,才找到手摇碾米机的样式。
只能是改造成合适的款式,才能正常的用在大梁。
至于这机身都是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