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意外收获(2 / 2)
根据联合·国的国际海事公约,无论涨潮落潮都是干地者为岛,否则为礁。
比微·暗沙是一东西向长条形暗沙,小于20米水深的面积约40平方公里,最浅处水深约11米,是中沙群岛中延伸最长、面积最大的暗沙。
这个蓝洞洞口极小,直径只有三十多米,要不是他当时控制的是大王乌贼,为了躲避大白鲨的追杀,躲进了洞中,他都发现不了。
而当他准备控制大王乌贼进入蓝洞时,明显感觉到了身体传来的强烈抗拒,这还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本能情绪,显然是动物感受到了威胁。
因此,仲余只能放弃附身,用本体传送过来,探一探这个水下蓝洞。
当他进入以后,明显感觉到洞壁在一点点向外扩张,也就是说,空间在变大。
只是,当他潜入100米左右,空间又在慢慢变小,不过幅度不大。
直到200米深时,直径已经缩小到了150米。
换言之,下面又相当于是一个蓝洞,洞中有洞了属于是。
他仗着护罩保护,不怕所谓的硫化氢层和无氧层,继续下潜。
当他过了这个“洞口”以后,下面的空间又豁然开朗,而且是上面空间的几倍大,深度也达到了600多米,是永乐蓝洞的2倍深。
至此,仲余发现,这就是个葫芦型结构,开口小,上小下大,中收腰。
他心里暗忖:“难道这里是哪个神仙的藏酒地?”。
要真是个葫芦宝物,他就是不喊名字自来了,白白当了酿酒材料。
这还真不是开玩笑,因为他在底部看到了不少骨头,而且都很大,很完整。
其中一副骨头尤其大,达到了15米以上,而且头骨又大又长,上面有着又长又尖的牙齿,还有多趾节结构的四肢,以及粗大的尾巴骨,看起来就跟蜥蜴一样。
这不得不让他想到了恐龙!
并且是海洋里最大的“恐龙”——沧龙!
沧龙生活在约7000万年到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就是演化自陆地上的蜥蜴,从1米长的小蜥蜴逐渐演化成体长近17米,体重超过20吨的顶级海洋霸主,并在白垩纪晚期的500万年里残忍地对蛇颈龙类赶尽杀绝。
在考古领域,目前沧龙类的化石,主要产自北美和欧洲,亚洲也有少量记录,华国暂时没有这类化石发现。
所以仲余发现的这头沧龙化石,是华国的首次发现,具有非凡的意义。
除了沧龙,他还看到了一副小一点的骨架,大约十一、二米长,从其长长的脖子、宽扁的躯体和成鳍脚的四肢就能判断出,这是一头蛇颈龙,也就是尼斯湖水怪的原型。
蛇颈龙体型硕大无比,重量达1000公斤,因其长颈得名,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到侏罗纪已遍布世界各地,一直是海洋中的霸王,与鱼龙类一起统治着中生代的海洋,到白垩纪末灭绝。
蛇颈龙种类比较多,分为两个支系,有长颈的蛇颈龙超科和短颈的上龙超科。
因此,蛇颈龙也有短勃子的。
徽省曾出土一具蛇颈龙化石,全长约4米,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具蛇颈龙新物种化石。
川省也发现过蛇颈龙化石,定名为威远中国龙,这个发现说明,7500万年前,川省盆地是一片大海。
提到鱼龙,仲余也发现了一副14米长的鱼龙骨架,身体呈纺锤形,外形似鱼,四肢变成鳍脚,似海豚。
它们是陆栖爬行动物逐渐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为鱼龙,这个过程类似海豚和鲸的演化过程。
鱼龙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数时期,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比恐龙稍微早一点(2.3亿年前),它们于约9000万年前消失。
它们体型庞大,目前发现的最大化石为23米长。
贵省曾发现13米长的化石,是目前国内博物馆收藏中最大的一条鱼龙化石。
还在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地区发现过一条鱼龙化石,长10米,外貌很像现代生存的鲨鱼和海豚,嘴巴尖尖的,嘴内有尖锐的牙齿,是海洋中凶猛的动物,定名为喜玛拉雅鱼龙。
其实,虽然沧龙、蛇颈龙、鱼龙等名字中都带“龙”,但它们实际上都是水中生活的爬行动物,与恐龙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更不能说是生活在海洋中的恐龙。
恐龙特指蜥臀目和鸟臀目两个支系,而沧龙属于有鳞目,蛇颈龙属于鳍龙目,鱼龙则属于鱼龙目,跟恐龙是完全不同的类群,由于都属于爬行动物,它们和恐龙最多算是远亲。
所以各种名字中带“龙”的生物并不都是恐龙。
除了这三头龙,还有不少鱼类化石,由于不出名,仲余就叫不出名字了,但保存得都相当完整。
应该是它们在掉入蓝洞后没多久就死亡了,所以没在洞底进行挣扎。
否则其它化石不会这么完整的。
仲余看着这些宝贵的化石一时犯了难,他不知道要不要收走它们,要是在国外,他肯定毫不犹豫,但这是国内,所有考古发现都是国家的财富,他不能据为己有,当作自己的收藏品。
而且,他准备把这个蓝洞的情况上报给国家,毕竟这是个重大的发现,比永乐蓝洞还深,将取代它成为世界第一深的蓝洞,他想因此获得命名权,准备叫做百倍蓝洞。
等专家派人来勘察时,他们肯定会发现化石残骸的,到时他的几头化石龙就不好公开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百倍蓝洞里获得的,到时不但丢了虚荣的面子,还给上面留下贪得无厌的印象,得不偿失。
只是,如果他不收走的话,在如此深的深度,专家们有没有能力全部完好无损地收起来要打个问号。
要是被损坏了,那将是重大损失,即便是他能继续探索整片海洋,也不可能保证再找到这么完整的化石。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还是决定放弃收走化石,原因就是前面所说的避嫌,但凡化石经过了他的手,人家就有理由怀疑他有所私藏,还不如全权放手交给他们处理呢。
而他所能想到的折中办法就是,将来专家们收起化石时,他准备助他们一臂之力,尽可能降低损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