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招兵买马 二(2 / 2)
真正让朱一帆觉得应该火起来了是远在羊城的陈红毅的一番通话,两人虽相隔两地,但偶尔还是会聊聊天。
“一帆,前天听到一首歌,听声音好似你的声音,很神奇啊。”
现在几天过去,应该放出几首歌了,朱一帆也不知道是什么歌,便好奇的问:“那首歌啊?”
“好似是叫朱什么的同桌的你,蛮好听的,…我去,姓朱的,声音又似你,不会是你唱的吧。”陈红毅说着说着便激动起来了。
朱一帆装作若无其事的道:“淡定淡定,基操勿六。”
接着陈红毅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问朱一帆怎么回事,朱一帆就略作夸张的陈述来满足他好奇心,最后叮嘱他先不要声张出去,暂时没有准备将这件事告诉家人朋友,最后的最后不忘让陈红毅在十二月买张专辑支持一下。陈红毅拍着胸脯答应保守秘密,同时一定会买张专辑,还会发动同学一起买。
朱一帆这才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小透明了,于是上网到mp3播放平台与音乐播放器查找自己的歌有没有被盗版上去。作为乐坛新人兼且第一专辑都没有,实在很少信息,只在一个音乐平台上找到自己的歌,其它地方没有找到。朱一帆觉得应该给它们差评,都打榜几天了,点播量高,歌曲小火起来了,它们居然都未收录进去,以它这样的工作态度与效率,迟早被淘汰。
几天下来,朱一帆发现在学校论坛招人不太给力,灌水群众有,但真正有意向的学生一个没有。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几天经常逛论坛才发现真相,虽然自己公司是三无公司,不吸引人,但不可能一个都没吸引到,这只是次要原因,最主要可能自己对燕大学生有什么误解,自己将燕大当成一般大学了,以为学生们一到大四就会急着就业,而从论坛上浏览到最多的信息却是关于留学,深造之类的帖子,而不是找工作,晒签约了那家大公司之类的信息。
朱一帆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在网上查找水木燕大近年来的就业率数据,发现这种全国数一数二的高校继续升学深造的达到80%以上,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就达到30%以上,剩下是在国内高校继续深造。而选择就业的只有不到20%,其中签约就业就达10%,政府部门、国企、央企、跨国企业、国内大企业、研究所等就包揽不少学生资源了,而剩下灵活就业的,自主创业的,这种类型也有不少人。总之水木燕大学生是紧缺资源,每年都大把人来学校抢人,试问怎么还会有人看得上朱一帆这个三无公司啊。不同于一般高校会担心就业率问题,水木燕大只担心学生们有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来发光发热。
在学校没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很难拉到一个团队,自己发帖招人就是例子了。既然比公司条件,比待遇之类的现实条件比不过别人,普通招聘路线走不通,换个思路试下走文青版招聘路线,比情怀,比理想这样的感动人的招数,可能捞到沉在溪底的宝物,因为能被这样的言语打动到的都是有趣的灵魂。
你是否早就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最稳妥的路线,那一眼望到尽头的人生是否水波不兴,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有的人二十岁就死了,只是到了八十岁才埋葬。那向往飞翔的灵魂,你是否允许它肆意的飞翔一回?那你会否给自己人生另一个选择,看看另外一条路上雄壮的风景。诚邀你加入我的团队,闯出一份波澜壮阔的事业。
朱一帆也不区分来人的职业技能了,分开人品不谈,反正能考上燕大的人肯定都是高智商人士,肯定能胜任工作需求。在上面留下了相约于星期六早上十点于矽谷创意园公司办公室,如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到来畅谈人生。然后以那句二十岁就死了八十岁才埋葬为标题的江湖召集令,将之一一发到学校论坛与子板块上去,是否引起波澜,朱一帆就不管了,实在是对于这份煽情的内容有些羞耻,如果不是逼得没办法也不会出此下策。反正如果心动了,不管有没有人回复其实都会参加,星期六就揭晓答案了,不如静静等待,留一份惊喜给自己。
到星期六为止,朱一帆不再上论坛了,怕应对那些奇奇怪怪的言论,眼不见心不烦。从而专注于完成项目计划书与可行性报告,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力求在创业办一次通过。
周六早上九点朱一帆就出发去矽谷创意园,作为一个领导者,太过青涩不好,特意穿着略显成熟,不过不是西装皮鞋,都没有备有,也不想穿,穿不惯。这是朱一帆第二次来到这间办公室,门口有贴着公司名字铭牌,里面已经搞好了卫生,但里面空荡荡的,只有几排办公桌,而办公椅乱摆放,趁着没事做,朱一帆便将办公椅一一摆好,然后找个位置坐下,脑海内组织语言,好好思考一下等会该如何发言,就这样等待未知来人。
九点五十多分钟,率先推开办公室大门的是两个女生,朱一帆抬头认清来人时,真的惊讶万分,有一个居然是开学报导时帮忙带路的张文珊师姐,在那之后双方加了tt,不过只聊过两回而已,平平淡淡,可是朱一帆记得师姐大三呀,忍不住开口问张文珊:“师姐,这是大大的惊讶了呀,想不到会是你。”
张文珊笑哈哈的说:“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朱一帆:“简直是惊吓了好不,我记得你是大三吧,怎么就…”
张文珊依然笑嘻嘻:“还不怪你文案写得好,心痒痒的,又看到是你写的,于是就来了。大三课程少,我本来就想找个地方参加社会实践的,正好看到你的江湖召集令,还帮你拉上我最好的朋友刘玉琴来呢,就问你欢不欢迎?”
说完后,张文珊将身边的女生介绍给朱一帆认识。
朱一帆作举手投降状:“绝对欢迎,在此感谢师姐鼎力支持,也欢迎刘师姐到来。”
朱一帆向刘玉琴介绍自己,并大方与她握手。
张文珊还想着跟朱一帆详聊的,可惜陆续有人到来,找不到时间,于是找了个办公椅坐下,等正式座谈会开始。
朱一帆想不到有这么多人到来,难道燕大有趣的灵魂很多吗?朱一帆与来人简单的打招呼,便让他们找个位置坐下。
来人中有单独一个到来的,也有像张文珊师姐结伴而来,到十点多三分钟不再有人来,准时是美德,等待三分钟是给双方机会,最终办公室总共来了有18人之多。这是朱一帆之前完全没猜到的数字,看来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虽然不知道最终可能会有多少人选择留下,但只要有几个就是胜利。
面对底下十多个人的目光注视,朱一帆心里有点紧张,有点刺激,换作前世,面对这种局面可能就紧张的说话不清楚,脑胀胆怯,但毕竟经历了不少事,成长了不少,如今面对这个场面从容得多,暗自为自己打气,便声音洪亮而稳定的对大家演讲,从容不迫的加上动作。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今天在此与大家见面,能被我那份江湖召集令打动的人都是有趣的灵魂,我那时猜能来的人可能就0个,最多不超过3个,今天来了这么多人是我所想不到的,为我们有缘的相聚鼓一掌吧。”
“我很佩服你们的勇气,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因为一段文字就敢赴这场约,换作是我可能不会来。言归正传,首先我自我一下,我叫朱一帆,04物院一班的学生,在座诸位都是我的师兄师姐。为何我们相聚于此,因为我想创业,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突然想做某件事情,想改变某件事情,而单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在此召集有共同兴趣的小伙伴一起前行。”
“首先声明一下,我这个企业做的不是研发能改变世界的超级科技,也不是投入能改变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而是做一家社交网站,普普通通,可大可小的事业,起因是古代的人转身可能就是一生,从前的人别离就是三五年不相见,现在到了互联网时代,为大家提供了另一个可能,即使相隔万里的知己也能知道彼此信息,互相交流彼此生活点滴,拉近两人的距离,这就是我想做社交网站的初衷,如果对此不符合你预期,不用不好意思,你可以先走,如果浪费了你的时间,我很抱歉。不过世事就如此,合则来,不合则去,我们聚集于此不就是因为要自由飞翔吗,所以没必要太过将就。”
台下结伴而来之人在互相低声交谈,而单独到来之人在思考,在观望周围的人,朱一帆就让他们消化刚才所讲的内容。
世事总是如此,不可能迎合到所有人,不能共事只说说有缘无分,有四人走了,走时向朱一帆投了一个歉意的眼神,朱一帆笑笑摇摇头,至此还剩下14人。
朱一帆再次在台上发言:“很高兴还有如此多志趣相投的朋友,那么接着说了,我创业不是头脑一拍就决定的,不是一时之气,而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创业资金这方面大家不用担心,这个还是很充足的,虽然我不是富二代,拿不出千万级以上的资本,但几百万还是有的,未来还可以继续投入,所以大家不必担心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其次网站已经在研发当中,不日就可面世,公司也在注册中,公司公办地址就在这里,离学校很近,而我即将向学校申请创业扶持政策,到时就可以在学校内拥有一个据点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所以现在只差你们加入,这条船就可以起航了。”
台下之人对于朱一帆的叙述很感兴趣,觉得这企业可能会成功,于是纷纷向朱一帆提问公司需要那些人才,要懂得那些技术,需要负责什么工作。
朱一帆见到大家这么热烈回应,觉得这事往好的方向发展中,便在台上答复大家的问题。
“各位,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精英,只要想加入,都可以加入,公司初创,正需要大量人手填补空缺,企业管理、财务、产品设计与研究、前端开发、后端开发、推广宣传、文案策划、外联、美术设计等等,太多职位需要人了,总有一款适合你,所以不必担心在这里你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这里你可以选择你所喜欢的职业,在这里最重要是收获成长,收获喜悦。”
台下众人经过一番讨论与衡量后,只是又走了二个人,他俩是大脑在激情过后回归现实,觉得公司如此缺乏人才,全是在校学生,没有一个社会精英保驾护航,有点悲观,觉得公司走不远,没有未来,不是久留之地,于是向朱一帆告别,并祝福公司越办越好。朱一帆也祝福他俩找到心中的理想地,前程似锦,确认过眼神不是对的人,就无谓遗憾。最终台下还有12个立场坚定者,这就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了。
朱一帆在台上动情的对台下众人说:“各位,欢迎加入抱薪者这个大家庭,从今以后,大家就是一个集体了,是彼此最亲密的战友,很庆幸今天收获了这么多兄弟姐妹,在此感谢各位对我的信任,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必定能闯出一番不凡的事业,我们必将成为传奇。”
既然已经同一个团队,朱一帆走到他们中去,围在一起,畅所欲言,自我介绍,让大家有一个基本印象。朱一帆打定主意当甩手掌柜,当众让大家介绍自己善长那方面技能及自己想做那方面的工作,尽快认领各大职位,让公司正常运转起来。
由于他们还未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染色,不是人人都在追求最高职位,最轻松工作,而是比较单纯,从自身能力与职位发展,再加上爱好而定,二十岁的年纪还是有着纯真无邪,大家都在各抒己见,最终每人都确实了工最初的工作。朱一帆承诺如果到时不喜欢可以随时跟他说换岗位。
朱一帆负责产品与研究以及公司大方向决策。杨娅男负责公司管理兼财务,主管内务为主,为公司大管家。郭文建负责公司管理兼外联学校与企业等,主管员工管理与外部沟通,为公司门面担当。应文杰与祝国瑞负责技术,程序开发与网站管理等方面,为公司技术担当。张淑秋与杜海波负责美术设计兼文案策划与推广,由于只有他俩熟识设计软件,有审美功底,只有死鸭子顶上去,平常会参与宣传推广活动。张文珊与刘玉琴负责外联兼推广,负责实地与对方交接,活动策划,推广等方面。剩下四个黄强兵、董德源、胡家进、崔文艳则负责推广人员,他们暂时没有特意想做的工作,也没有适合于公司的技能,什么都略懂一点,只好先做着推广人员,以及发挥一块砖精神,那里需要那里搬。
五朵金花与七棵帅草就是朱一帆的初始团队成员了,现在认定的职位只是一开始的团队分工,只是暂时性的,并不代表最终的职位划分,现在大家职位并无高下之分,当公司最终壮大,人员变多,能上升到管理层还是要靠能力。
朱一帆拿出随时都携带的笔记本,让大家写下自身信息,朱一帆作标记,杨娅男与郭文建问朱一帆拿纸,也摘抄一份保存。朱一帆让大家添加手机号,方便沟通,回去加TT,组工作群,到时就可以在工作群交流了。
将这些做好,不得不提及工作待遇与上班的时间等情况了。由于朱一帆公司未曾注册下来,暂时不能签订劳动合同,到时再补办。朱一帆打算按市场行情给予大家工资,具体再单独与每个人谈,承诺不会亏待大家。至于上班时间最麻烦,他们普遍大三大四了,即使平常少课,但也会有要上课的时候,所以大家提前一个星期确定上班时间,安排好出勤与工作,务必要让公司保持基本运转,及活动人员需求。朱一帆在这块给予了大家最大的自由与方便,他自己也是要上课,没办法,只能靠大家自觉与信任,如果没有责任感,即使强制上班也只是磨洋工。
不知不觉时间过得飞快,在今天喜庆的日子,朱一帆请他们一起吃大餐,自助餐,任吃任喝,吃到吐为止。
吃完饭后,朱一帆与他们回到公司,开始群策群力商量如何置办办公室,电脑,打印机,微波炉,公司装饰等等,让他们发挥主人翁精神,装扮大家共同的家。而朱一帆主要负责出钱,提下意见,杨娅男主持会议,安排大家分工合作,算是团队初始磨合了。
星期六下午与星期天就是在搞办公室的事情,十多个人一起努力,总算将办公室焕然一新,打造成大家心目中的理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