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盐粮之都淮阴城(2 / 2)
他重重跪下,呜咽道:“殿下,臣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哈哈,这才是本宫的好爱卿,这也是泉城百姓希望看到的。”李远牧笑着说道,让林开平身。
接下来,他和林开商谈了半个多时辰,以后林开就是他在泉城的眼睛,任何泉城的事宜,都会定期向他禀报。
待林开走后不久,宋强也终于赶了回来,六万余搬来的士兵此时全部出城,开拨回各自的县城。
关于这六万军队奖赏和张元张彪两兄弟,是李远牧回京城后第一个要处理的事情。
........
夜幕笼罩下,两辆厚重马车悄然出了泉城,往归程第三个目的地驶去。
一路上,李远牧归心似箭,离开泉城后,除了必要的休息,时刻都在赶路中。
泉城距离京城足足一千两百多里,但两天后,他们的马车就出现在了京城周边的重城之一:淮阴。
在大秦,粮食和盐,是百姓国民最基本的生活基础,也是一国的命脉所在。
而淮阴城,为大秦盐粮之城。
通过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以及各种交汇的河流,从淮阴运出的粮盐遍及大秦各地。
因此,千年来,淮阴城的繁华闻名天下,历代先皇微巡出访皆驻过此地。
因为淮阴城段大运河对淮阴城无比重要,除了京城,淮阴城还是少数拥有水师队伍的重城之一,这也导致淮阴城水利和漕运文化发达无比,有着“运河之都”的称谓。
是夜,淮阴城繁华地段最大的酒楼内,李远牧在二楼的豪华厅房里,正翘脚听着淮阴城特有的淮剧。
李远牧脸上带着笑容,他喜欢淮阴城的气息。
淮阴城虽然是大秦闻名的盐粮之城,但忙碌喧嚣的地方主要是码头一带,因此,城内在繁华中还多了一种自在的气氛。
“好!唱腔真好听,堪比京剧!”李远牧轻轻鼓掌。
厅房里伺候的小厮顿时附和:“贵客,我们淮剧虽然比不上京剧受众广,但也是非常出名的。”
“淮阴城果然是个好地方。”李远牧叹了口气,“只可惜,并不能留多几天。”
让宋强给了点赏银后,他挥退了唱曲的戏骨和小厮。
“明日,我们便乘船南下,直奔京城,出行到现在二十多天,也不知京城和宫里怎样了。”李远牧喃喃自语。
“殿下不必担心,臣并未收到任何急信,说明京城一切安好。”汪雨花在一旁微笑着开口。
李远牧轻轻点了点头,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他更加的归心似箭。
他总觉得离开这么久,京城和宫里平静过了头,太过反常,但愿不要再出什么幺蛾子就好。
........
次日,京杭大运河,淮阴城码头。
一条条漕船停在码头边上,工人们和伙计正热火朝天的干活,呈出一片繁忙景象。
各种各样的货物让李远牧一行四人眼花缭乱,除了主打的盐粮之外,还有水果、棉花,瓷器、丝绸、布匹、杂货等。
这等景象,四人都是第一次见到,不由都有些惊叹,看来这京杭大运河起到的作用超乎想象。
这些南来北往的船只不但满足了京城对各类商品的需求,还刺激了运河周边的兴起与繁荣,大大促进各城的贸易和交流。
这条大运河,千年来时刻在默默的为大秦做着贡献。
李远牧在码头稍微逛了一圈,随即转向另一处方向走去,在那里,大大小小的楼船停着,正在等着客人上船。
四人来到最大的楼船前,马上就有小厮一脸笑容的迎了过来:“这几位客官,可是要坐船去京城?”
“是,船中可还有房屋?”宋强故意粗声道,出门在外,这货狰狞的脸最适合扮坏人了。
“有有...客官里面请。”小厮连忙陪着笑,把他们四人接上了楼船第三层,也是楼船的最高层。
“我们就要这间最大的房屋,你这楼船什么时候出发?”宋强大气的拍出一锭银子。
“客官稍安勿躁,楼船午时左右就会开船,预计是一天多的时间,就能抵达京城码头。”小厮眉开眼笑的说着,顺手把银锭藏入怀中。
“那几位客官随意,小的去端吃的和茶水上来。”
宋强继续粗声道:“走吧,我随你去。”
待两人出了房屋,李远牧才摇摇头:“本想着走水路快一些,现在看来也差不多。”
汪雨花轻轻笑了:“殿下,最少快了一天,淮阴到京城,就算是最好的马,也要两天时间。”
“汪督主看样子对水路还算熟悉?”李远牧好奇的道。
“殿下,这京杭大运河,臣每年来来往往,几乎都能画出地形了。”汪雨花轻声回道。
“本宫倒是第一次来这大运河上乘船,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李远牧继续问着。
“有臣几人在,殿下倒是不用注意什么。”汪雨花神情淡淡,无形中装了个完美的逼,意思就是有他们在,本太子想干啥就干啥呗,出了事情他们扛着。
“这种大型楼船二层都有些饮酒作乐的节目,一天多时间里,殿下也不用担心无聊。”
“??”
李远牧愣住,这还是本太子熟悉的汪雨花吗?怎么变得...和狗宋强差不多了,难道这就是近墨者黑?
而且,本太子是什么人,最多也就是无聊下去饮饮酒,岂会看上这些庸脂俗粉,不存在的!
宋强这时和小儿端来了一些糕点水果和茶水。
李远牧狠狠瞪了他一眼,汪雨花是不是给你这狗东西教坏了?都学会调侃本太子了!
宋强只能摸着头傻笑,心中腹诽,老爷癔症又发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