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四式枪招(2 / 2)
只是,秦苏却也发现蹊跷,封面虽为纸张材质,可里面却是粗糙皮革,老旧泛黄的样子让秦苏有些熟悉的感觉,掏出舒化赠予的皮革,果然!
秦苏收敛心神,重新翻开薄册,扉页有言:“吾本无用一书生,幸得生于盛世间,前半生浪荡不羁,纵情于山水,畅游天地间,本以为此生都将游离尘世外,看天高云淡、山长水阔,逍遥清闲。怎知外有寇敌突现,侵略家园,使盛世不再,使百姓流离失所,吾深感无力,弃文从武,决意舍身御敌。后半生血雨腥风,余生只有一愿,杀尽敌寇!吾有感一生所见,自创枪招四式,以供后人参详,若后世寇敌仍在,请承己愿!”
秦苏搜寻脑中记忆、却没有所知的任何一段历史能够匹配扉页所述,自现有历史记载以来当前才是最富沃的时代,让秦苏不解盛世何意?寇敌又指何方?
翻过扉页,第一篇标题为江入大荒流,记载着江水涌出山谷,奔向骤然开阔的广袤平原,无遮无挡的视线中,江水由湍急变得安静,却自有一种浩荡气势,一往无前。
第二篇标题为孤蓬万里征,记载着名为蓬的植物,干枯后随风而去,飘行万里不止,虽孤独、虽弱小却不甘平庸,一旦寻机则奋然前行。
第三篇标题为烽火燃不息,记载着夜色中突有号角吹响,随之烽火连天而起,向远处传递而去,此后,敌不退,烽火不息,而人心亦如烽火熯天炽地。
第四篇标题为沙场秋点兵,记载着战局胶着期间,军营内积极备战、训练的景象,时刻只为战,战事起、兵戎见。
又是仔细翻阅一遍后,依旧除此外并无半点枪招之言,这让秦苏有些摸不着头脑,若非扉页中有写四式枪招,秦苏真的会认为被梁国骗了,又或者原本暗藏其中却已被取出。
只是,秦苏想到自己当时使用的是不二派元宝的身份,梁国应该很清楚元宝的师门长辈自然分辨得出秘籍真假,又岂会做此自污名声的事呢。
如此想来,秘籍十有八九为真,只是自己未得其法,又是一遍遍翻看,直到秦苏倒背如流也没能发现丝毫枪招影踪。
秦苏卷起薄册,一手轻握拍打着另一只手掌,闭眼沉思良久,下一刻秦苏灵光一现,自己不以眼看路,神念反而感知更清楚,若同样以神念观薄册呢?
神念感知下,个个文字仿若有了生命,一股凌厉枪意傲然怒放,向脑中钻入,秦苏被这浩瀚枪意填满了每处神念,感觉自己宛若漂浮骇浪之中的一叶轻舟,随时将要倾覆,不自主地升腾起断江枪意与之抗衡。
两股枪意一方浩大恢弘、气势汹汹,另一方弱小却也坚如顽石、生机勃发,虽然意有强弱高下,但皆逸散着有我无敌的悲壮、孤勇。
那枪意迅速收敛,一个个文字在感知中化作人形执枪,在秦苏脑海中演练不止。
半个时辰后,秦苏猛地睁眼,有种熟悉的浑噩感觉袭来,让他再无法沉溺观摩,这是神念消耗太过厉害的征兆,秦苏长叹息一声,赶忙放空心神,从枪招中脱离出来。
赚大了!这是秦苏睁开眼后的第一个念头,梁国将其对等八品功法兑换简直让自己赚大了,这怎么可能只是八品武道的枪意,其浩瀚如海、巍峨如山,仿若能破开天地,秦苏肯定九品也不可能如此恐怖,这还只是在不知放了多少年的皮革上呈现出来的,如果是本人在世,又当如何强大。
秦苏突然感觉手中一轻,那薄册只剩下封面还在手中,里面的皮革已化作尘屑掉落在地,秦苏一愣,这难道是一次性的传承吗?不过也无所谓了,毕竟一切都已在脑中。
原来江入大荒流、孤蓬万里征、烽火燃不息、沙场秋点兵对应的就是四式枪招。
江入大荒流是蓄势一击,枪势迅猛只为浩荡一击,恰如江水从山谷奔腾而出,骤然平稳的江面却是后力无穷。
孤蓬万里征是凿阵突击,寻敌之弱紧抓不放,哪怕敌退至万里亦要杀之。
烽火燃不息是群攻之招,出枪连绵不断,生生不息,哪怕身处万军中,非杀尽不收枪。
沙场秋点兵则是格挡防御,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面对准备进攻的敌人,不是谈和讲道理,而是点兵备战,此招虚为格挡实为进攻,先不动如山挫其锋芒,而后以硬碰硬、以攻对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