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小说 > 望山河之君子谋 > 第七章

第七章(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冷漠少庄主的追妻路  极品厨仙  红豆历劫记  星际高速通道  全职攻略  我是美女姐姐的异能守护者  异族天神之九尾情缘  白日与星辰的距离  涉外律师赵慕慈  每天都想和科研大佬组成扶贫cp 

蒋晖随长年待在边境,蒋家更是不问朝政,但是于朝廷之事,他还是十分关心,何况沈思嘉来自江南,他的父亲正是刚从杭州知府任上回京,南方灾荒,影响兵饷,蒋晖自然要问一问南边的情况。

沈思嘉这些年准备科举,却也并非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父亲是一方知州,他对杭州的情况也颇多了解。如今蒋晖问起,他便便长叹一声,说起杭州的情况。

今年实在是多事之秋,春末夏初的时候接连半个月的暴雨冲垮了许多堤坝,好好的田淹了大半,百姓辛辛苦苦种的庄稼没来得及收就这么毁了。地里还有积水,积水排不出去自然也无法重新耕种,虽说父亲已命人带领百姓日夜不停赶工,将地里的积水排出去,又挖了淤泥抬到高处,重新整了田地,但毕竟已经错过了庄稼生长的时机,重新开出来的田也不够分,每人只能分到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等到冬天才勉强收上来一点粮食。本来南方富饶之地,百姓倒大多不愁温饱,如此一来,竟有大半百姓收上来的庄稼尚不够一家几口果腹,偏偏就是这样,朝廷看他们有了收成,竟催着要补交粮税。

沈思嘉说到这里更是忍不住叹气,言语中颇为不满:‘自古各地发生灾荒,按例该免此地三年粮税,今年灾荒如此严重,朝廷竟还要征收粮税。”

蒋晖未曾去过南边,却也见过灾年时百姓的惨状,闻言也皱了眉。只是他来时叔父刚给朝廷上了折子要军饷,朝廷忙着征税,大概也有这个原因。

朝廷征税,苦的是南边的百姓;若是不征税,苦的是边境的战士。这税,征还是不征,朝堂之上,想必也不是没有过争论。只是边境西有戎,羌虎视眈眈,北有突厥时常来犯,嘉峪关若破,北边平原再无要塞,敌族便可长驱直入,直取京都,如此一来,朝廷不敢亏待边境士兵,两相权衡,只能将这粮税重重压在已经因灾荒苦不堪言的百姓身上。

此番举措自然有朝廷的难处和考量,沈思嘉毕竟仍是少年,虽中了科举,却尚未入朝为官,恐怕思虑尚不周全,又身处江南灾荒之地,亲眼目睹百姓惨状,对朝廷此举有所不满亦是正常。

“且如此关键时刻,竟要父亲离任回京,新派去的知州未亲眼目睹灾情,自不了解百姓的艰难,如今税收一事完全交给他,只怕也不会体谅百姓的难处。”沈向南任知州五年,外调任期已满,自然该回京,只是偏偏遇上灾年,若是能有他主持征税一事,想必会再与朝廷据理力争,免百姓重负,如今却换了一个并不了解情况的新人,既不了解灾情,亦对当地百姓无甚感情,怎么能指望他会为这些百姓上书减税呢?沈思嘉更是忍不住忧心忡忡。

蒋晖闻言叹息:“朝廷要用钱,自然要派能收上来钱的人去主持此事,沈大人爱民如子,多次上书减免赋税,又怎么会再让他继续主持此事?”蒋晖大约能理解为何要在这样关键时刻将人调走,边境军饷不发,恐生变局,在南边与边境之间,朝廷既做出了选择,以稳住边境为要务,这税自然必须征上来,既做了这等决定,一个爱民如子的知州便不是此刻的朝廷想要的官员了。

沈思嘉长在南边,又因他父亲的缘故与百姓多有交集,此番自然是为百姓鸣不平。

蒋晖身在边境,常年带兵,见多了边境士兵沙场搏命,一去不还,留下一家老小无人照料。

说起来,都是一样可怜。

蒋晖身在边境,每年看叔父一道道折子送上去催着朝廷要军饷,而这军饷却给的越来越少,越来越晚,管中窥豹,早知朝廷已经积贫多年,国库空虚,此番伸手找已经深受灾荒之苦的南方要钱要粮也是无奈之举,长久积贫必致积弱,朝廷一弱,则边境危亦。蒋家带兵在外,虽说为避嫌不过问朝政,但朝政与军政息息相关,又岂能全然不问。

蒋晖这么多年,也看清了不少问题,南方富庶,多年所缴粮税若是真的全进了国库,此刻也不至于如此捉襟见肘。再看京中那些勋贵之家,婚丧嫁娶,大笔的银子流水般花出去,每逢节庆,朝廷又有各番花样的赏赐,这些银子便都出自国库。由此便知所谓积贫,问题症结在于银子从百姓手中收了,大半进了某些私人的口袋,国库常年空虚,一旦遇到荒年,竟拿不出银子发军饷,只能依然伸手朝百姓要钱,搞得百姓苦不堪言。这本是朝廷多年集结之问题,往常尚可勉强维持平衡,如今南方灾荒,只不过是将问题放大了呈现出来而已。

只是他身份所限,边境守将,便是知道朝政出了问题,也不好直接插手过问,以免引起朝臣猜疑。

可是沈思嘉不一样,他是沈家嫡长子,今年秋闱的新科举子,又有为民请命之担当,这样的家世,这样的心性,将来若能官居高位,既是朝廷之幸,亦是天下百姓之幸,只是不知他是否有这份入阁拜相的雄心。

想到这里,蒋晖看向沈思嘉的目光中便带了无限期许,问道:“不知沈兄这次分了什么差事?”

说到这个沈思嘉便轻轻摇头,似是心中有些不快:“分了去修文馆编书。只是我多年读书,一朝中举,并不在意职位高低,只愿能做些实事。”沈思嘉此次随父亲在杭州处理灾事,深觉能为一方大员,为百姓踏踏实实做些实事乃是心中所愿,若是可以,他宁愿去做个县令,像父亲一样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百姓,却不想被分去了修文馆编书,也难怪沈思嘉提起便有些郁色了。

蒋晖听出了他的不满,略一沉吟便已经明白朝廷此举的用意,宽慰道:“本朝宰相有一半出自修文馆,沈兄也不必为一时的差事不合心意而不满。”

新科举子要么入六部做掌事,要么入修文馆编书,修文馆看似无实事又无实权,却贵在清贵,沈思嘉这样的家世,能入修文馆并不稀奇。

只是沈思嘉却摇头不赞同道:“为官只求能造福一方百姓,入阁拜相又岂是我心中所愿?”

他少年心性,又在沈向南身边耳濡目染,为官只求能造福百姓,官位高低实非他所愿,此刻蒋晖说什么入阁拜相,显然并未能说服他。

蒋晖听出他语气中的不屑,轻叹一声,看向他认真问道:“我知沈兄不爱功名利禄,只是沈兄大才,既愿为民请命,又为何只肯照拂一方百姓,而弃其他百姓于不顾呢?”

沈思嘉闻言楞了一下,随即陷入沉思,他刚目睹灾区百姓的惨状,此刻迫不及待地能做些实事,如今却被分去编书,心中自然多有不满,只觉得满心壮志无法施展。此刻听蒋晖这话,却是劝他,既有为民做官之心,为何偏要做一方父母官呢,若是可以,为何不做这天下百姓的父母官?他日若是自己为宰相,便能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而不是如此时的父亲一般,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数次上书都无法改变朝廷的决定。

想到这里,沈思嘉竟觉得豁然开朗,困扰他多日的问题似乎迎刃而解,郑重对蒋晖行了一礼道:“是我短视了,多谢蒋兄开导。我虽并不在乎什么高位,但为心中所念,也要在这条路上争一争。”原先他只觉得做官重要的是造福百姓,至于做多大的官并不重要,可是此刻他明白了,既想让百姓过得更好,便要去争一个更高的,有更多实权的位子,他心中所向,才可能成为现实。

蒋晖看他行礼也连忙还了一礼说道:“沈兄有为民请命之担当,如今更有青云之志,我愿沈兄此番入京官运亨通,得偿心中所愿。”蒋晖看好眼前这个少年,听他谈事便知他有才,只要他如今这份心不变,将来必定有所作为,造福天下百姓。他有私心,但只要这份私心于天下同样有利,又有何妨呢?

蒋晔跟在蒋晖身边,听着两人对话,竟也生出几分凌云壮志,只可惜她是女子,既不能入朝为官,也不能上阵杀敌,纵有凌云之志,也只能待在后院。

蒋晖与沈思嘉谈得兴起,赶到晚照亭后,两人便自斟了酒坐在旁边的小桌上继续对谈,全然忘了今日是来烤肉的。

蒋晔看两人一眼,深深叹了口气,却并未打扰,扫视了一眼周围准备好的东西,招呼德生帮忙摆好了炙子,点了火便拿了长长的木筷夹了一片细致地铺平在炙子上,招呼众人亲自动手。蒋晔别的做不好,与吃有关的却还算擅长,很快烤好了肉分给众人,看了一眼聊得兴起的大哥哥和沈思嘉,忍不住喊了他一声:“大哥!”

蒋晖听到她喊自己,才想起来今日是来带大家烤肉的,自己却因为与沈思嘉聊得高兴把这事忘了,连忙不好意思地与她赔罪道:“对不住四妹妹,我这就来。”

蒋晔看他起身才叹了口气,继续与自己的烤肉奋战。

正好德生送了栗子过来,蒋晔抓起一把便要丢进火中,被刚赶来的蒋晖一把拉住,严肃道:“四妹妹,不能现在丢进火中,栗子在火中容易裂开,若是不小心伤到人就不好了,等烤完肉再放进去吧。”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全家穿书:赶紧洗白反派亲爹 女扮男装混现代,将军风靡全世界 穿成极品老太,全家为我挣诰命 港综:你管这叫卧底? 惊悚制作:就你们选非常治愈? 克制所有异能,天生的赏金猎人 重生农家:带着爹娘开挂啦 闪婚豪门弃少?禁欲冷总是王炸! 炼环的人 四合院之王者开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