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李翔病的不轻(2 / 2)
现代人日益缺乏归属感,经常体验到孤独和不安全。这一体验的最终结果是,许多的个体为了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把自己的权利和命运交给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
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尼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但她特别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观点,认为弗洛伊德忽视了社会文化对神经症的影响,认为神经症乃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霍尼提出了“基本焦虑”的概念,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这两个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基本焦虑。
“当父母对儿童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支配;冷漠或怪癖行为;对儿童个人的需要缺乏尊敬;缺乏真诚的指导;轻蔑的态度;过分颂扬或缺乏赞扬;缺乏令人信赖的温暖;使儿童在父母的争吵中选择一方;负担过多的责任或不负责任;偏袒、隔绝同其他儿童的交往;不公正、歧视、不守信用;充满敌意的气氛等等”。
当父母用上述方式来对待儿童时,儿童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基本敌意。但由于儿童自身的渺小和无助,儿童又必须依赖父母,因而必须压抑对父母的敌意,这种压抑的直接结果导致儿童把敌意投向整个世界和整个社会,使儿童认为世间的一切任何事物对他们来说都充满了危险,这就导致了不安全感的产生并进而转化为基本焦虑。
精神病学人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沙利文特别重视人际关系对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依照沙利文的观点,人类行为的动力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满足的需求,一类是对安全的需求。前者是生物『性』的需求,包括食物、睡眠和休息、皮肤接触等的需求。
后者是心理『性』的,包括他尊、自尊、友谊和爱、归属和依赖等超出身体组织和器官需求之外的一切活动的需要。
沙利文指出:人类满足生理需求的方式是受社会制约的,儿童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意识到,有些满足生理需求的方式不是父母所赞许的,儿童必须调节自己的行为,适应父母的标准,以获得安全。
随着儿童的成长,不仅父母,教师和其他一些社会力量的代表如“警察”等会使儿童体验到不安全感,而且其追求满足的要求可能被社会拒绝也会使之体验到不安全感和不舒适感,或被称之为焦虑。
李翔现在的处境就是缺乏安全感的预兆,只要是见到心地善良、带有母『性』光辉的异『性』,他都会怦然心动。李沁、隋菲菲以及利马,都是这样的。
但是,斯嘉丽约翰逊就要除外了,她留给李翔的最初印象是霸气侧漏的御姐,当初坐她开的飞车吐可是稀里哗啦的,这样的女人,李翔躲还来不及呢!
后来,在疗伤期间,斯嘉丽约翰逊无微不至的照顾才让李翔转变看法,不过,那也是把她当做了姐姐、妈妈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