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借宿(1)(1 / 2)
夏月坐在清清大婶的马车上,晃晃悠悠朝山下而去。
山路坑坑洼洼不好走,颠得她骨头都快散架了,心情愈加低落,一会儿沉默不语,一会儿嚎啕大哭,让清清大婶『操』了一路的心。
大婶一看就是那种从早到晚乐乐呵呵,没什么愁事的人,说话也干脆利落,不会拐弯抹角。为了分散夏月的注意力,便不停地跟她叨这叨那,一点也没有初次见面的生分。就这样,快到山脚的时候,夏月对自己即将借宿的这个家庭也了解得八九不离十。
清清大婶的老公姓梅,是个『药』匠,家里的『药』铺是祖传下来的,有将近六百年的历史了;女儿梅子青刚满十九岁,一边自学医术一边在家帮忙;小儿子梅子润才五岁,正是好玩好闹的年纪。
除了经营『药』铺,家里平时也种庄稼蔬果,自给自足绰绰有余。因为有两匹好马,大婶便经常上山来给寺院送些粮食和日用品。
她也不明白为什么那位常年寄居在寺里的夏老先生不肯接收千里迢迢前来投奔他的亲孙女,但这其中一定有不能明说的理由,不管怎样,既然一尘法师把夏月托付给自己,那就一定要对这孩子负责到底。
“可能是你突然间过来,也没提前打招呼,爷爷一时接受不了,才故意这么说的。等过几天他气消了,就没事了。”清清大婶宽慰夏月说。“你现在什么都别想,就在我家安心住下,我那儿什么都有,什么都方便,还有一个漂亮大姐姐和一个乖乖小弟弟可以陪你玩,多好呀!”
可清清大婶口水都讲干了,夏月还是垮着个脸,连声“嗯”都懒得回。不一会儿,马车咣当咣当跑进了村,街坊邻居听到声响都纷纷走出来,热情的打招呼。
“清清婶子,这是带了谁家闺女回来啊?”
“我家的远房亲戚,从高粱寨那边过来的!”
“呦,高粱寨啊,那可远了,这闺女一个人过来可了不得。”
“可不是这么说嘛!”
“对啦,回头给你送些鸡蛋去,早上刚下的,最新鲜不过,拿来飨客正好。顺便还要抓几副『药』,我家老鬼的风湿又犯啦!”
“好嘞!”大婶爽快地答道,依然马不停蹄朝前赶。
“这里是什么地方?”夏月忍不住问。
“咱们这个地方的名字有点怪。你看这儿四面环山,就像碗一样把这村子包在里面,所以老祖宗当年就随口给取了个名儿,叫小碗底。多少年过去了都没换过,大家都觉得顺口。”清清大婶笑眯眯地说,“回头我叫小青带你到处走走,这地方不大,两百多户人家,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都跟一家人似的,你也不要见外。”
夏月抬头望去,只见周围群山耸翠,云雾缭绕,空气说不出的清新湿润。远处一条绿油油的小河在静静流淌,河边到处可见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吃草。道路两旁的屋舍都不高,用密密的竹篱间隔开,看上去沧桑而古老。木质门窗皆是满月形状,屋顶和墙壁上全都覆满了悉心打理过的花草藤蔓,因此看不出是什么结构。来往村民大多穿着纯『色』的棉麻布衣衫,男的以深暗『色』为主,女的就五颜六『色』什么都有了,而且每个人腰间都系着一条花腰带,显得尤为别致。
这时,清清大婶发出“吁”的一声,挽住缰绳把马车停在一栋绿『色』的楼房前。夏月看到大门上用竹竿挑着一面靛蓝布幡,上头绣着一个白『色』的“『药』”字。
趴在门前的大黑狗欢快吠叫着迎上来,清清大婶『摸』『摸』它的头:“黑子,有没有好好看家?”
黑子高叫两声,像在认真回应,然后又疑『惑』的看向夏月。
“这是夏月姐姐。”大婶就像在对一个好奇的孩子说话,“以后她也是咱们家的人,你不要对她『乱』嚷嚷,听见了吗?来,和姐姐握握手吧。”
黑子立马抬起一条前腿,夏月本来没什么心情,可看到清清大婶那期待的眼神,觉得无视又不太好,只好伸出手随便跟黑子碰了一下。黑子便欢欢喜喜在前面领路。待走近了,夏月才发现这栋楼房的绿『色』并不是刷上去的涂料,而是长满了碧绿的爬山虎,风一吹便颤颤地泛起波浪。
走进堂屋,一股浓郁的中『药』味扑面而来,夏月忍不住捏住了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