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2 / 2)
一斤最少就是三毛钱的利润,10万斤就是3万块!
在三家沟这种地方,一年到头土里边刨食,有个万八块钱的收入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3万块,那绝对是让无数人羡慕的利润,所需要的只不过是秋收这两三个月的时间。
这么算一下,很有搞头啊!
虽然说两个人是多年的同学,但是相比之下,还是这动人的利润,更让赵磊有动力。
想明白了的他瞬间是激情满满,又给宋三元添了遍水。
“凡子,你要是这么说,那这事儿我就应下了。
不怕你笑话,家里边儿去年给我谈了个对象,本来谈的都挺好的,双方也见了面了。
现在就差这2万块的彩礼卡在这过不去,你这一波绝对是雪中送炭了,以后没说的,兄弟我就跟着你混了。”
赵磊这句话说的可以说是情深意切,可能在大山外边的人看来,2万块钱实在算不上太多。
但是对于三家沟王家湾这样的山沟沟里来讲,对于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来说,2万块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说宋三元给了赵磊重新做人的机会,那实在太夸张,但是绝对算得上是命运的转折。
听到赵磊这话,宋三元也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对于他来讲,面对这样的赞美和感激,心中总觉得有几分愧疚。
毕竟自己实在是没有做过什么,只是单纯的为了自己的利益。
所谓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实现小康,无外乎就是如此。
既然打算帮宋三元做这个工作,赵磊从这一刻开始就用心了。
盘算着村里边谁家的板栗树质量更好,哪一家的板栗树数量更多。
又和赵磊商量了一下具体的细节,然后签署了一份合同。
虽然说赵磊一直强调对宋三元毫无保留的信任,但是宋三元却还是把这些都落实到了纸面上。
如果想要把自己的店铺这种商业模式做大做强,那么合法有效的合同,必然是不可缺少的。
不仅仅是一种约束,也是对责任和方式方法的规划。
至少有了这一份合同,赵磊做事的时候也能更安心更放心。
眼见着宋三元骑着摩托离开,赵磊有些兴奋的在屋子里转了几个圈,这心一直静不下来。
说起来他也不过是一个20多岁的小年轻,也没经历过什么大事儿,一时间有些沉不住气。
在屋子里转了两圈之后,摇了摇头,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起身朝村长家里去了。
三家沟的村长是赵磊的三叔,在赵磊父亲从山上掉下来摔死,母亲改嫁之后,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这个三叔是一直没少照顾。
眼下赵磊有些拿不定主意,也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所以想着去和三叔商量一下。
相比于赵磊家的房子,三叔家的房子则要好上不少,毕竟是一村之长。
此时三叔和三婶正在家里吃饭,两人有一个孩子现在正在外边上大学,家里只有老两口在家。
“石头来了,吃没呢?快过来坐。”
眼见赵磊到了,三婶儿连忙招呼了一声。
赵磊也没客气,熟门熟路的拿了副碗筷坐在桌边。
“咋了婶儿?我三叔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谁又惹着他了?”
听到赵磊问这三婶儿,也是叹了口气。
“还不是前两天来那个收板栗的,人家给一块,你三叔非得要1块1。这不,这两天就没信儿了。
眼见着到手的钱就没了,村里不少人埋怨你三叔呢!”
说起这,三叔脸色更是黑了几分,把筷子拍在桌子上。
“老陈家他们那哥几个,都他妈是眼皮子浅的!这辈子就没见到过钱。
往年板栗没卖出去不也日子照样过着吗?
我前两天去镇上开会,好板栗1块5、6一斤呢,我要个1块1,这价高吗?”
听三叔说这话,赵磊也只能笑了一下,不好接。
山里边的板栗一直就不好卖,运到外面卖上一块五六的价钱,去了成本也没剩多少。
所以很多时候这板栗就卖不出去。
眼下好不容易有人过来收,被三叔给搅黄了,村里人能不埋怨吗?毕竟在他们看来,拿到手的才叫钱,对吧?
不过想想今天自己来的目的,赵磊脸上露出了一个自信的微笑。
“三叔,今儿我来啊,就是给你解决这个问题的。
王家湾你知道吧,我有一个同学今天过来跟我说要收板栗,给我开到1块5一斤的高价。
这里边的事儿究竟该如何安排,怎么个章程我自个儿也搞不明白,这不找到你这儿了嘛!”
“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