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国旗(2 / 2)
“你们知道希望工程吗?”江宁忽然问他们。
“江哥说的是去年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的一项公益事业吗?我也了解过,很难呀!”
那是教育界的一件大事,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
希望工程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但是,国内穷地方很多,希望工程根本照顾不过来。因此,这里面的竞争也很大,没那么容易申请到支持。
“不难,你们去操作一下,我接下来会往里面投入资金。”江宁跟他们透露。
说到希望工程,人们总想起的是那双大眼睛。
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
不过,那幅经典画面,现在还没出现。要到1991年,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跑了十几个村庄,最后来到张湾小学,找到了正在上课的苏明娟,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
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的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和“大眼睛”一样,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大鼻涕”和“小光头”。
1992年,摄影记者解海龙用镜头进行农村教育状况调查时,透过窗户纸看到孩子们正在读“山、石、水、火”等字。“大鼻涕”读得特别卖力,他皱着眉头,流着鼻涕。
“小光头”则是ah的一孩子,以惹人怜爱的形象,格外打动了无数有爱心的人士。
“大眼睛”苏明娟是众所周知的希望工程标志性照片。但是,“大鼻涕”却曾经差点取代“大眼睛”而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性照片。
叶倩顿时眼睛一亮。
她虽然到双河村才一年时间,但对江宁这人也是有所了解的,每次他出手,都不是小打小闹。
如果江宁往希望工程里面投钱,那估计不是小数目呀!
“记住,联合村子一起,会更快得到支援。”江宁最后补充一句。
叶倩都恨不得立即给家乡打电话。
“多谢江哥!”
学校里的老师,跟江宁都挺熟的,久而久之,年龄比江宁小的,都喊江宁为江哥,以示亲近。
江宁摆摆手:“跟我客气什么?你们在双河村奉献自己,我也就是给你透露点信息而已。具体的,还需要你们自己去争取。”
他知道,现在国内的教育还有很多不足。别说内陆的落后地区,即便是沿海省份,也不见得有多好。
如今,他手头有钱,自然也希望能为中国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起码不枉他重生一回。
尽管江宁这么说,叶倩他们还是很感激。
走在前面的校长心里感叹,江宁在教育上的支持,真不是盖的。就拿他们双河村小学来说,真的是缺什么就提供什么,一些设备甚至是进口的。
江宁有多重视教育,她作为校长,最清楚不过了。
接下来,他们看了十几场的比赛,还组队去爬了长城,毕竟“不到长城非好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