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一些小分支(1 / 2)
随着发动机对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能够满足要求的员工也变得越来越少,这是一件让李树苦恼的事情,目前数控机床的操作虽然已经足够人性化,不过依旧要具备相当的专业水平。
目前六分部遴选出来的十三人就算给他们两倍积分,也不可能让他们二十四小时生产,所以现在看下来,高功率发动机产量要低不少,仅仅能刚好满足需求,如果未来产量扩大,那肯定不行。
李树听得出,这些员工虽已经很努力在学,不过这些员工大都是前机械厂改制之后转任的,文化水品层次不齐,这就是短板所在。
未来发动机产线还要继续扩大,如果继续这么下去显然不行,必须要引入大专乃至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来了。
尴尬的是,九十年代的本科大学生,那是天之骄子,就算有高薪吸引,也不一定能吸引他们来。
之前李树让江南省帮着发的英雄帖,效果一开始还不错,也有大学生愿意来,不过始终不太多,他们更愿意去体制内,甚至自己创业当老板也行。
看来,是时候让教育部帮帮忙,转变一下大学生们的就业观念了。
技工也能闯出一片天,而不是低人一等。
在确定了给教育部和日报的建议,并形成文章之后,李树这才把注意力转向了发动机的生产上。
其实高功率发动机的构造几乎和低功率差不多,关键在于结构件的强化和发动机结构件的强化和发动机控制程序的设定。
高功率发动机不但在缸体上材料不动,而且在活塞、连杆、曲轴上都要用新的材料,而且在喷油时机、缸内压力、ECU调教上,都有很多差异,需要在不断的试验中调教,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定制,所以在量产上难度要大不少。
李树不断通过透视查看着每个部件,指出问题,并让员工们改进手法,提高熟练度。
在指导员工们完善各种技术细节,优化各个生产流程的过程中发现,这十三个员工表现得很不错,看得出,他们很喜欢发动机和车,这大概也是他们能够鹤立鸡群的原因。
三个小时的漫长等待之后,第一台试量产的高功率1.8TLDCR-9终于下线。
后续的测试过程全部通过,之后,这台试量产的发动机开始进行耐用性测试,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开机运行。
现在进行试量产的发动机,李树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满足三大民营车企更高端车型和下一代新车的需求,除此之外,更高层次的特制2.0T涡轮增压LDCR-9要满足拉力赛车的需求。
车企的发展不仅仅要接地气,还要勇闯赛车的高峰,这样才能在高端赛事中挖掘内燃机发动机的极限,同时在赛事中和那些优秀车企一教高下,刺激发动机的改进和研发。
除了拉力赛,李树还给尖端赛事F1留了余地,三大民营车企,在李树的计划里都要参加F1赛,那是提升国际车界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在六分部总经历办公室坐下,李树道:“董经理,干的不错,下个月开始你获得1.5倍的贡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