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2 / 2)
说着,她又指了一下“叶无晴”:
“这位叶指挥使你也带回去好生看管,切记不要伤害她,待本宫忙完之后,再亲自和她好好聊聊。”
听到这话,姜河与金不换皆是一愣。
按理说,萧太后已经收服福王,并攻占了邺城,接下来只要劝降叶无晴,就可以班师回朝了。
还有什么急事,能让她如此匆忙?
姜河偷偷给金不换使了个眼色,示意他趁机套话。
金不换点头会意后,走上前开口道:“不知太后有何急事?可否说出来让末将为您分忧?”
萧太后瞥了“叶无晴”一眼,似乎在犹豫要不要当着敌人的面说出来。
姜河当即使出激将法:“太后,我已是笼中之鸟、池中之鱼,难道您还怕我不成?”
“笑话!本宫岂会怕你?!”萧太后的语气有些激动。
其实她已经看出来“叶无晴”在激怒她了,但出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想法,她觉得自己应该表示一下招揽的诚意,便放缓语气,继续说道:
“是你爹来了。”
“我爹?”
姜河微微一怔,脑子里第一时间想的是:“我爹不是已经死了吗?”
几息过后,他才意识到萧太后说的人是叶无晴的亲爹叶顶峰。
“他来做什么?送死吗?”
萧太后淡淡道:“谁家老父不爱女儿?他自然是来救你的,还有那个叫姜河的小少爷也跟着一起来了。”
“卧……”姜河欲槽又止,嘴角微微一抽,情不自禁地感到开心。
援军到了,他可以反杀了!
然而下一秒,萧太后又嘲笑道:“哈哈,这两个匹夫,才带了三千兵马,本宫只需微微一出手,就可以擒住他们。”
姜河心里一惊,犹如大冬天被人泼了一桶凉水,从头到脚都冻得僵硬麻木。
很明显,正在赶来的叶无晴和叶顶峰,并不知道邺城已经陷落的消息,甚至很有可能是来向福王报喜的。
毕竟太子被贬,贾氏覆灭,皇帝非常迫切地需要一个新的傀儡来制衡禄王,防止其一家独大,架空皇权。
而福王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他们哪里知道,福王已经叛变了。
万一福王和萧太后联手做局,把叶顶峰这三千人马全部骗进城来一网打尽,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不过,身居高位者一向多疑。
从萧太后刚才担忧的表情来看,她很有可能不确定叶顶峰所率兵马的具体人数。
福王也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皇帝选中,否则他绝不会铤而走险当卖国贼。
姜河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利用这些情报差,挑动他们先内斗起来。
金不换则没想那么多,按照“叶无晴”刚才指定的计划,他觉得自己现在应该找机会脱身,便顺着话题说道:
“此等小事,何须太后亲自出马?末将仅凭本部堂众,便可生擒叶顶峰和姜二郎!”
萧太后本来还在担心叶顶峰身后会不会有伏兵,此时听到金不换愿意去冒险,还不用她的人马,心里不禁美滋滋的,嘴上却假惺惺地说道:“金将军太辛苦了,还是让别人去吧。”
金不换忙说:“能为太后效力,为大辽建功,是末将的荣幸;能抓住叶顶峰,断掉周国皇帝的臂膀,更是末将毕生所愿。
何况十五年前,末将曾败给姜家长子姜海,如今兄终弟及,末将早就想剑劈姜河,一雪前耻了,恳请太后恩准末将迎敌!”
萧太后十分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有劳金将军了,本宫在此等你凯旋而归!”
“末将告退!”金不换抱拳行礼后,迅速走出了大帐。
萧太后长舒一口气,转而看向坐在侧边座位上的“叶无晴”:
“叶指挥使,你们大周有句古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眼下你父亲兵败在即,你就没什么想说的吗?”
姜河一脸傲娇:“我叶家世受君恩,忠心耿耿,岂会因为一点挫折,就投降仇敌?还请太后不要多费口舌,早些命刀斧手送我上路吧。”
说实话,姜河心里其实慌的一批,毕竟他根本不了解通往萧太后内心的通道,也就无法得知对方的真实想法。
万一装逼装过头惹恼了对方,那可就彻底玩完了。
但他也没得选择,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装下去。
因为他比谁都清楚叶无晴的脾气有多倔强,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唯有以死明志,保全名节。
而对于萧太后来说,她恰恰欣赏这种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刚烈女子,反而瞧不起像福王那种连自己亲爹都可以背叛的家伙。
所以,叶无晴越想赴死,她越不想动刀。
她心里很清楚,对付这种一根筋的忠臣,直接杀了反倒会成全对方,只有一点点下套,逐步击溃对方的心理防线,瓦解对方的毕生信仰,才能彻底收服对方。
略微思索了一会儿后,她计上心头,笑着问道:
“叶指挥使,不如我们来做笔交易吧?”
姜河眉头微皱:“你什么意思?”
萧太后娓娓道来:“我知道,你是大周的忠臣,宁死不会背叛你的主子,可我还知道,你是大周年轻一代中,为数不多的顶梁柱,如果你死了,大周后继无人,军心动摇,极有可能一败涂地,你说是也不是?”
姜河没有说话,假装自己听进去了。
萧太后又道:“本宫爱惜人才,不愿动手杀你,一直囚禁于此,对你来说又太过屈辱,本宫也不能白白放你走,不如这样吧,你替本宫抓一个人回来,作为交换,本宫可以放你离开。”
姜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敢问太后,想抓谁啊?”
萧太后微微一笑:“姜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