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我要挨个检查一遍(2 / 2)
“也没听出来。”
“那他是怎么把情报传递给你的?”
“用这个。”
如云往怀里一掏,紧接着随手丢过来一枚飞镖。
姜河接住一看,发现这是市面上买不到的蛇形镖,上面还刻着一个“青”字。
‘原来是唐门的人。’他稍微松了口气,又开始思考飞熊军的事情。
如云见他愁眉不展,忍不住问道:“你在想什么呢?飞熊军只有三万兵马,又久疏战阵,早已活成了一帮废物,你坐拥十三万精锐部队,还怕他们不成?”
姜河连连摇头,半是教育,半是解释地说:“蜀中的人口本就不多,这三万兵马是每家每户硬凑出来的。
我固然可以将他们全军杀尽,但他们的子子孙孙一定会来找我报仇,冤冤相报何时了?我总不能把整个蜀地的百姓都杀干净吧?”
“可是他们招惹你在先啊!”如云据理力争,“而且未经调动,就擅自离开驻地,摆明了是要造反,即使你不杀,皇帝也不会放过他们。”
姜河越想越觉得离谱,如果说飞熊军真的想造反,那也应该出秦岭,攻长安,而不是明目张胆地走水路,借道荆州。
毕竟荆州是寿王的封地,作为太子的政敌,寿王不告发他们谋反也就罢了,居然还借道给他们。
难不成其中有什么隐情?
事态紧急,姜河也来不及多想,当即命令如云尽快赶回汴梁城保护老太君,又让燕双双跟在如云后面,以备不测,自己则带着司马怜琴来到军营,召集三军大将开会。
会上,他先是命令骁武卫分兵驻守长安城,以及周边四大关隘,保境安民的同时进行战后重建工作;
又命令牛开山率领御林军南下,在飞熊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伏,务必活捉领军大将,但不要对外声张;
最后从红衣卫中挑选出三千精锐骑兵与战马,随他一起日夜兼程赶回汴梁。
任务分配下去以后,众将纷纷离去,唯有司马怜琴闷闷不乐地立在原地。
“你叫我过来,就是听你发号施令的?”她冷冰冰地问道。
姜河摇摇头,缓缓掏出叶无晴借给他的令牌:“我与三千先锋骑兵走后,剩下的两万七千人就交给你了。”
司马怜琴接过令牌,脸上露出了掩饰不住的笑容,随后故意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抱拳行礼道:
“敢问大将军,需要末将做什么呀?”
姜河见四周无人,直接上前把她抱进怀里,低声嘱咐道:
“你带着这些兵马去雒阳城找柳烟雨,没有我的消息,绝不能擅自回京,若我遭遇不测,你就以雒阳为根本,拥兵自保,等无晴从邺城回来,再做下一步打算。”
“呸呸呸!少说不吉利的话!”
司马怜琴轻轻捶了一下他的胸口:“不管发生什么事,你必须活着回来,我会穿好嫁衣,在雒阳城等你。”
姜河失笑道:“你都已经是我的妻子了,还穿嫁衣做什么?”
司马怜琴亲了他一口,而后把头埋进他的怀里,柔声细语地撒娇道:
“之前那次不算,这次我们重新举办一场婚礼,我会好好补偿你的。”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妻子这话说的情真意切,但姜河总觉得她心怀不轨。
如果太子和贾家真的倒台了,那皇帝必然要扶持一个新的话事人来制衡禄王。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战功累累的福王是最合适的人选。
司马怜琴此举,何尝不是一种秀肌肉的示威呢?
只要让大臣们知道她与姜家站在同一条船上,那么即使她不主动开口,也会有一大堆墙头草来投奔她,太子党的残余势力,也有可能依附于她。
如此一来,她就可以顺利挤掉福王,成为新的话事人。
可是……
在这个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的紧要关头,如此急于展示自己的强大实力,很容易招来皇帝的猜忌。
司马怜琴是皇帝的亲生女儿,无论怎么搞事情,都不会得到严重的惩罚。
可姜家不同啊!
谁能保证贾家的今天,不是姜家的明天呢?
在没有掌握绝对主动权之前,姜河不敢赌。
于是乎,他对司马怜琴说道:“你我成婚还不到一年,重办婚礼于法度不合,还是日后再议吧。”
司马怜琴沉默良久,轻轻点了点头,名为嫉妒的种子,开始在心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