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粮食短缺(2 / 2)
“这两年啊,咱们村的后生很多出外打工去了,村里的地也没人种。本来田就够少的了,现在干脆还荒废了一些!”村支书哼了一声,继续说道,“以前一到秋收后,各家各户都得交出足量的粮食充公,用作关键时刻的救济粮。现在这种制度取消了,就连这风俗也变了,什么叫未雨绸缪?看,这就是不懂未雨绸缪的下场!”
“老支书,我们知道这事我们欠考虑。不过咱还是先想想该如何度过难关吧。”一人说到,“这天气实在太特么操蛋了,大雪说下就下,一点准备都没有哇!本来我娘还让我过几天上集市买米去,这路一冻,摩托车也出不去了,轮胎开在冰面上滑的跟泥鳅似的,差点没把我从崖上甩下去。”
“对呀对呀,感觉我们像是被当局遗弃了,救援人员也不来、补给物资也不送,就连电话都没有一个!八成是他们还不知道有咱这个村呢,忙着升官发财去了。”某个对社会既得利益阶层颇为不满的汉子道。
“拉倒吧,还救援队,他们敢来这抗灾?上山时一脚踩空,估计能直接给他从半山腰滑到三角去!”旁边的人附和道。
“你们都没抓到关键点,”又一人说,“其实外面压根就不知道有咱们这些人存在!现在这里连手机信号都没了,啥消息也发不出去、外面的也送不进来,只怕冻死都不会来人!”
建话题越来越歪,村支书赶紧打岔道,“好了好了,老祖宗不是还一直教育我们要靠自己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农业确实是个靠天吃饭的行业,不过混的再惨也不至于饿死,咱们现在要解决的是当务之急,如何靠着这点粮食撑过整个冬季?!”
“饿着呗,还能怎么办?”一个村民小声嘀咕道。
“倪熊富,你有话能不能大点声说?婆婆妈妈的,跟个娘们儿似的,连你家婆娘都比不得!”老支书不满的盯着他喊道。
“……我特么”叫倪熊富的壮年男人闻言涨红了脸:“不然还能何子(怎么)搞咯?反正我家里米缸见底了,顶多再撑个几天就要挨饿了。”
“你家还剩多少米?”村支书皱眉道。
“还有七八筒,要我放开来吃的话一个人一天就能吃完。”
此处筒表示计量单位,即舀米的标准。
“那就饿着,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吃饱喝足,有的吃就不错了。想我们当年最困难的那段时期不是也熬过来了吗?嚼草根、吃树皮,还有那些个吃观音土的人,让你去吃一个试试?”
“您还别激我,我知道观音土这东西不消化、吃了要死人的,不过要是真把人逼急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倪熊富道,“您经历过那个闹饥荒的年代,我们父辈也经历过,那叫一个惨哦……”
“行了行了,大伙要讨论的是如何解决粮食问题,不是讨论怎么吃土的。”某人解了围:“所以是每家每户的粮食都不够,对吗?粮食够吃的举个手我看看。”
这回沉默一直持续了下去,无一人举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