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组阁成功(2 / 2)
不过他们只是名义上的议员,刘毅曾派使者言明,若是曹操等诸侯愿意入朝为官,将自动获取议会的席位。
可是想要这些已经重权在握的诸侯放弃一切来朝中就职,可能性不大。
倒是刘琮、刘琦两兄弟第一时间响应刘毅的号召,来到蓟城,赢得了上议院和议会的席位。
有了这两人做榜样,全国各地也陆续有皇室后裔来蓟城想要进入上议院,不过后续来的人都要经过审核,并非来了就能进。
上议院和下议院的选拔还在继续,刘毅已经初步的确定了内阁的人选。
贾诩、陈文、崔琰、张机、卢毓、诸葛亮,这几位谋士都进入内阁当中,贾诩出任内政大臣兼任下议院议长,陈文出任农业大臣,崔琰出任律法大臣,张机出任卫生大臣,卢毓和诸葛亮则为候补内阁成员。
至于其他的职位,一时间没有合适的人选,刘毅也不急着将职位放出去。
刘毅也同贾诩一样兼职,即是首相,也兼任上议院议长。
虽然杨修每天上朝都要反对刘毅的新政体,不过随着上、下两院的逐步形成,皇室贵胄等老派势力同新兴的乡绅富豪、士族达成一致后,保皇党根本无力反抗这一切。
尔后,保皇党更是悉数加入了上、下议院。
至此,新的政体初步萌芽,刘毅也不知道这样改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不过非常时期,行非常事。
现如今若是采用历史上那些权臣那样设立一个丞相一职,大权独揽一身,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反弹。
内阁制,让权力分散一些,因为现行的朝廷还未一统,所以刘毅也不可能放权,但是日后若是大汉能再次统一,刘毅便可继续推行后续的政策。
诸侯间,曹操是为之赞叹,孙权则是默然不语,唯有刘备破口大骂,直言刘毅欺辱刘协,实乃大逆不道的国贼,声称要组建联军讨伐刘毅。
当然刘备只不过是嘴上说说而已,他刚刚得到益州,紧接着又吞了荆州,若是不耗点时间去稳固胜利成果,恐怕很快又会回到先前寄人篱下的状态。
刘毅没想的是刘琦和刘琮两人一到蓟城,说什么也不肯再去荆州,他们两个已经怕了刘备。
倒是蔡瑁还有几分胆色,自告奋勇的要回去荆州卧底。
不过刘毅也没有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蔡瑁身上,他开始把眼光放在汉中,这是朝廷通往益州的必经之路。
可是后来被刘焉派人截断了汉中的道路,使得朝廷再也无法掌控益州。
但是这件事却留了一个尾巴,因为刘焉派出去的人叫做张鲁,他不听刘焉继任者刘璋的号令。
后面刘璋和张鲁结下了大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