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学术圈(二)(2 / 2)
现在想想,她似乎是少了一种“圈子”的认识。
如果做学术,只需要埋头看书、写论文,那就好了。
只可惜,如今的环境已不适用这样的学术方式。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陈永毅瞧着云绣的神情,他心里有几分明白,“许多年轻学者最开始也是持你这样的想法,但单干是走不长久的。我们要想走得远,就要依靠有两种团体,一种是学术共同体,就是我们所有做民族学研究的学者构成的团体,我们应该具有基本的共同认识和共同理想,这样学科才能走得远。所以我们每年都开各种会,做各种学术交流,就是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每个人能做的毕竟有限,三人行必有我师嘛。”
“另一种,就是人际关系的团体,比如你和廖院长他们,同属于昆南大学民研院,你和我,同属于冯老师一脉。这种是小团体,大家的立场和理念基本一致,主要是提供人脉上的方便。云绣,有时候我们要俗气一点,这个社会是关系社会,你要接受这一点。”
云绣深知,陈永毅与她说这些,是掏心掏肺的,如若不然,糊弄几句就好了,又何必把道理说得这样明白透彻。
“陈教授说得是啊,”坐近旁的一位教授听见二人的对话,应和道,“小云年纪还小,这一次的毒打很有必要。小云,陈教授把话说得这么明白,真的是为你好。”
云绣心中情绪翻滚,许多感激难表出来,眼眸清亮地看陈永毅:“陈教授,您说的我都听进去了,我也在反思自己,以后我会按您的建议去做,不会再这么糊涂和莽撞了。谢谢您。”
“谢什么。”陈永毅吃下一口五花肉,“快吃快吃,你看你都没吃几口菜。这傣族风味的菜,确实好吃。”
云绣不禁笑起来,忽然一句话传来:“老廖,你们那个人类学博物馆,是不是卓越集团投资的?卓越集团在怒江有文化项目,刚好我给申遗项目做过评估,他们想让我出些主意什么的。他们集团的总裁,是叫越言辛吧?我接触过几次,这小子心机很深啊,比他爸还难应付。”
廖天明哈哈大笑起来,目光往云绣这边移了一些,说道:“是,是卓越集团投资的。不过你放心,我主要是跟他爸接触。”
顿了一会儿,廖天明又说道:“再说了,越言辛再难对付,我们民研院也有制胜法宝。”
那位教授不解了:“什么制胜法宝?”
“这就不能告诉你了。”廖天明的目光又朝云绣移过来,意味深长,“以后啊,你自己慢慢发现去。”
云绣赶紧低下头去,继续吃饭。
默默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