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诚心诚意(2 / 2)
他选铺面的地段是在人流量最大的泾渭街。若胭脂卖的好,客流量大,便不难引起邻国的商户注意,可见吴董也算是诚心诚意了。
樊十一则莫名想起,嵇晏前几日救的那名塔鲁国人所说的话。
那个人说她的胭脂差劲,不如塔鲁国的好。
她没见过塔鲁国的胭脂如何,故不敢妄下断定。于是忍不住问吴董,可了解邻国的胭脂行情。
她猜到吴董之前没太看明白自己所说的话,故特意让嵇晏代为转达,也能稍稍舒缓三个人之间的尴尬气氛。
吴董见自己之前的掩饰被她看破,也不觉的尴尬,还很认真的回答道:“邻国的女子不似我们大瀛的娇弱爱美,平民极少会涂脂抹粉。其实,我也不太了解这方面的行情。
不过,塔鲁国的香包生意倒是不错,他们草原上有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而且香味馥郁。客商偶尔也会带点我国特色的胭脂回去售卖。如果你想甄选制作更多种类的胭脂,倒是可以考虑与他们互市。”
樊十一闻言有些心动,故又问:‘互市可需什么要求?’
“自然是要的。你们得拿着证明身份的鱼符,还有租铺面的契约,去官府登记姓名住址等,然后换取文书,便可与邻国互市了。”
‘那税收又该怎么算呢?’
“一般的商户每年需上缴其利润的百分之五商税。而互市则多了一项关税,听说是按百分之二的利润来换算。”
樊十一听到这里,便差不多了解清楚了。
她又问了几个关于商铺的事。譬如契约年限,还有每年的租金和押金,以及请人看管铺面等问题。
这些都是她最近总结出来需要问清楚的问题。嵇晏虽然一直在代为转达,但面对他们两人的一问一答,他却丝毫插不上什么话题。
特别是吴董的回答,几乎面面俱到,既有解答,也有建议,不愧是出生在商户人家的生意人。
虽说士农工商,唯有商人的地位最底下。但私底下,无疑是谁有钱才最有说话的份。
嵇晏从小在山里长大,除了打猎便是打猎。若换做是他来了解这些做生意的门道,指不定还不如妻子问的仔细全面,故他心里忍不住的生起了一点点小自卑。
吴董也十分的惊讶,樊十一对做生意的事,竟知道的如此细心。
他原本还以为,这两口子都是山里头农户,什么也不懂。
不料,人家知道的细节方面并不比他少。故他不再小看对方,而是认认真真的做起了全面的介绍。
“这铺子原是我......原是一家成衣铺子,老板生意不大景气,近日又急需要钱,便以每年二十两银子的价格转给我了。老板说了,只要我们一直租下,价格便不会变动。这铺子虽不是很宽敞,但主要还搭了一个小后院。”
吴董领着他们一道朝后门而去,继续道:“这院子虽不是很宽敞,却带有厨房和茅房,还有一间柴房也可以收拾出来住人,或是小憩。院子里还可以养养花草什么的......”
他早就想好了。如果樊十一能够搬到镇上来住,那么他们以后见面的机会便多了。所以他才特意挑了这么一间带小院的铺面,既清静,又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