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中(2 / 2)
军阵中只要有夏侯渊,行军速度想慢下来便极难。
赵旻下令全军扎营,其人则率赵旭、赵虎、两名爱徒及一队亲兵,亲自探查周边环境。
此时已是四月下旬,将入盛夏,官道两侧小麦已开始泛黄,丰收可期。
洛水浩浩荡荡东逝,两岸山峦如波涛般起伏。
此地人烟,已明显比去年赵旻从平阴县(后世孟津县)赴许都时兴旺许多。
赵旻喊住几名扛着锄头铁锨、提着水桶、高唱农歌的黝黑农夫。
“诸位大兄请留步!”
听赵旻说着一口地道洛阳话,那几名农夫顿足回首,然后…悚然一惊。
万幸赵旻等人急于行军,并未戴兜鍪、着铁甲,而是戴束髻冠、着锦袍,否则,他们能把这些明显是返乡流民的农夫吓死。
对七八年前西凉贼兵们的残暴,这些中年农夫们至今记忆犹新。
正因为西凉贼兵如蝗虫过境,这些农夫才不得不跑到南阳,甚至是南郡和章陵郡。
见赵旻生得俊秀,举止有礼,其中一个胆子大些的农夫,鼓足勇气道。
“这位郎君有礼,不知郎君有何事?”
赵旻见这些农夫颇有些惊惶不安,当即滚鞍下马后躬身作揖。
“诸位大兄勿惊,某等自章陵郡而来,欲返洛阳故里,今见缑氏县农田遍野,便心生好奇。大兄有所不知,某等本皆洛阳人也。”
这些返乡流民闻言,登时对赵旻大感亲近。
“甚巧!昔年李傕郭汜作乱时,俺等亦曾逃亡南郡也,俺等本缑氏人。”
赵旻哈哈一笑:“如此说来,诸位大兄与某为乡人?
说来惭愧,昔中平六年,董卓老贼进洛阳之时,某尚未束发,彼时便随家叔父匆匆逃亡章陵郡,投靠舅父。
自彼时至今,已一十有二年矣。今某闻洛阳已稍安,故前来探查一番。不知诸位大兄何时返乡而还?”
赵旻这一通胡说八道下来,使这些农夫戒心全消。
初次见识到自己恩师这一面的曹彰、曹植,则对此瞠目结舌。
农夫们七嘴八舌道。
“如此说来,郎君家中必为豪富官宦人家?”
“郎君有所不知,去年司隶校尉钟使君便已安置妥当俺等。”
“郎君或许不知,洛阳去岁时已收一季高粱、一季葵菜也。”
“郎君,若此时返乡,正当时也!郎君家若有余财,可与官府商议屯田!”
“郎君…”
赵旭和赵虎二人,被这些农夫吵得不胜其烦。
曹彰曹植二人索性躲到了一旁。
赵旻却听得津津有味。
其人甚至还能用一口地道洛阳话,时不时插几句嘴。
聊到最后,赵旻取出一包石蜜,也就是冰糖,分给这些被其人做了半天民调的农夫。
“诸位大兄莫客气,此乃许都点心,带回家中给子女尝一尝。如此说来,洛阳如今百废待兴?”
第一个接话的农夫,将胸脯拍得“砰砰”响。
“同乡怎能骗同乡?郎君,洛阳周边诸县皆缺能吏,郎君若有心,当尽快找到洛阳、缑氏、平阴、偃师、成皋等令君,或许尚可任一县县尉也!
郎君,俺等虽不识字,却知道河南郡各县皆在张榜征辟能吏。俺等观郎君似是士族子弟,郎君若应征,必可得任县吏,乃至县尉也。
何况,卫将军行仁政,胜过刘荆州岂止百倍!”
这些农夫确实不大懂官制。县丞、县尉等属佐贰官,须由尚书台任免。
而曹官、书吏等县令僚属,县令才有权征辟。
但无论如何,赵旻已经了解到了自己想要了解的一切。
而且,这是原生态、未经雕琢的第一手信息。
赵旻对此心满意足。
于是,他再三称谢后,目送这些农夫远去。
此时暮色渐渐浓重,赵旻上马后正欲回返,却见一匹骏马疾驰而来。
在那如晚霞般的骏马之上,有一名如烈火般的骑手。
赵旻忍不住头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