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2(2 / 2)
程昱、董昭二人同样对此极为支持。
前者抱拳道:“主公,前者,子扬曾提出此策,老夫深以为然,主公依此行事即可。”
不用赵旻点名,黄衡便起身作揖道。
“卫将军,张公祺麾下部曲外强中干,且其人对汉中黎庶压榨、盘剥严重,卫将军王师一旦压境,愚以为,张公祺或将不战而降焉。”
黄衡可以自信一些,将“或”去掉,张鲁投降简直是一定的。
历史上,曹操攻汉中时,压根儿不听刘晔苦劝,只是佯攻一下便准备撤兵…
结果刘晔给了曹操一个意外惊喜,同时也验证了刘晔是何等睿智。
您没看错,我也没写错,打赢张鲁的是刘晔。
汉中兵卒被刘晔一战击溃,张鲁主动献降,巴蜀一日十惊。
刘晔继续苦劝曹操南攻巴蜀。
因为彼时刘备正在荆州,与依照惯例率十万大军的孙十万互撕,曹操若顺势南下,巴蜀可谓唾手可得…
然而,曹操彼时只想逼汉帝刘协封其人为魏王,其人已非当年那个热血青年,竟然选择班师回朝…
所以说,天下三分,曹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人若直接偷了刘备的水晶,刘备还能有何作为?
便连孙十万本人,在与刘备激斗一场后,其人恐怕也只能乖乖回老家固守。
彼时天下一统将可期。
可惜!
综上,赵旻颔首后复又道:“公度,若张公祺献降,某率军直抵成都城下如何?”
黄衡昨晚早已与赵旻商定此事,二人如今是在说对口相声。
是以,黄衡不假思索道:“卫将军,若如此,刘季玉众叛亲离之下,惟开城献降一途耳。
卫将军勿忧,若卫将军率王师攻成都城,则衡必劝赵府君自东路西进,迫使刘季玉献降焉。
然则,卫将军,衡所虑者有二,一为河北之袁本初;二为荆州之刘景升。”
昨晚,黄衡也曾抛出同样的问题。
赵旻已经为其人解答。
今日,黄衡实则是在考校卫府这一众谋士们的能力。
然而,卫府如今最不缺的,恰恰是谋士。
贾诩呵呵一笑,起身作揖。
“公度无需担忧。先说刘荆州,骠骑将军而今坐镇南阳宛城。
老夫保证,刘景升必不敢出兵焉,否则,骠骑将军将直取刘荆州之江陵、襄阳。
再看袁本初。一者,左将军刘玄德坐镇东郡,袁本初不敢同时与某主卫将军、刘玄德为敌;
二者,天子而今血脉无疑,确为先帝之子,何况而今某主卫将军奉主上以从民望。
袁本初若伐某主卫将军,将无异于篡逆,且将受天下士人口诛笔伐也。
故而,愚以为其人四世三公,又身居大将军高位,必不敢如此妄为。”
袁绍故吏董昭也含笑作揖。
“公度多虑矣!袁本初因其人新败之故,内部矛盾愈发尖锐,且其人与某主公不同,其人欲出兵,当先征求河北士人同意方可。
以昭愚见,今天下士人心向汉室者过半也。袁本初便是欲兴兵,恐亦不可行焉。”
袁绍能力、威望和决断当然毫无问题,但其人与赵旻截然不同,其人没有为数近十万的中军。
如今袁绍一方,沮授、审配二人,皆有数万部曲。
且因为袁绍此前已败过一次,还当了一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者,所以明年其人若再出兵…
沮授、审配二人肯定不愿意。
再者说来,诸君别忘了,白马渡已不是官渡之战前的那个白马渡。
袁绍渡黄河,又岂是那么容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