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3(2 / 2)
赵旻正色道:“史从事,事不宜迟,今日你便与文则将军,押运首批货物返还凉州。”
言罢,其人复又看向于禁。
“文则,你欲定西域,亦或平凉州益州?”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
于是于禁哈哈一笑:“主公,西域既在凉州,则一事不烦二主,皆由某任主将便是。”
于禁此言一出,卫府正堂内,顿时哄堂大笑。
就连赵旻也忍俊不禁:“文则,成都距玉门关东四郡,相距何止千里,你欲如何率军?”
于禁毫不脸红,甚至其本人也笑道:“主公,攻韩文约、张公祺,某自可为主将也;其后南攻益州时,某自领一军赶赴武威即可。
前者公度亦曾言明,大军若兵临成都城下,便可迫使刘季玉开城献降。既如此,某在主公胜张公祺后,便无需再随主公南攻成都也。”
不得不说,张合算盘打得极响。
而且,实情也的确如此。
此时刘璋内外交困,且刘瑁还未被其人隐诛,东州士人与刘璋势如水火,赵旻若大军兵临城下,且有对付东州人之妙计…
刘璋除了投降一途之外,还有何选择?
历史上曹操没得选,他若有选择的话,又何必与袁绍硬碰硬?
要知道,建安五年至建安七年的天下,软柿子俯拾皆是。
只是,曹操不敢轻举妄动,其人担心腹背受敌。
这时,便体现出赵旻广结善缘的好处。
他不存在双线作战、腹背受敌这个隐患。
赵旻唯一的一个隐患:南匈奴左贤王,如今也已经被颜良、赵云率大军扫平。
余下之事便极为简单,无论平凉州还是益州,赵旻一路平推过去即可,皆不存在腹背受敌之隐忧。
综上,哄笑过后,赵旻正色颔首。
“文则且率两万精锐步卒骑马赴关中,请征西将军遣骑将训练兵卒骑术;明年某等征伐凉州及西域,必将出动骑兵。”
至此,明年赵旻定凉州、益州、西域之事,便正式敲定下来。
如今财大气粗、粮草充足的赵旻,再也不用发愁无粮养活战马。
何况如今赵旻与颖川荀氏、钟氏、陈氏、郭氏,以及弘农杨氏、琅琊伏氏(伏完)、刘艾合资兴建的各种工坊,目前量产产品皆为爆款,且利润极其丰厚。
所以,得这些名门望族鼎力相助,赵旻的马蹬马鞍早已准备充足,战马也不缺。
如今唯一欠缺者,只有训练有素的精锐骑兵而已。
饶是如此,赵旻也依然不准备征兵,但他已决心组建虎豹骑:兼具重骑兵之具甲、突骑兵之骑射优势的虎豹骑。
接下来讨论的天子正旦大典,便显得有些无足轻重…当然,这是对于禁等人而言。
然而,对于赵旻而言,此事非但不能轻忽,而且必须办得极为隆重。
因为这是彰显大汉国威、朝廷实力的绝佳机会。
除了绝无可能及时遣使朝贺的刘璋及张鲁、与刘协彻底撕破脸的袁绍之外…
刘表、孙策、马腾、士燮、公孙度,甚至是南匈奴单于呼厨泉、鲜卑大人轲比能及步度根、乌桓大人楼班及蹋顿,都可能会遣使至许都。
显而易见,“大人”这个极为严肃的敬称,已经被胡人们玩坏了…
因此,直至近正午,在于禁、史阿和黄衡忍不住要打呵欠之时…
赵旻方才与伏完、刘艾等等列卿将筹办正旦大典之事…
之中天子接见各路使臣这一环节,讨论并记录完毕。
没错,这就是礼仪极为繁琐冗杂的大汉。
就这,还是赵旻不愿耽误于禁和史阿的时间,否则他们二人非得听足一整日不可。
在场之人中,程昱为执金吾、董昭为太常、鲁肃为廷尉、步骘为卫尉。
除程昱同九卿外,后三人皆列九卿,董昭的太常还是九卿之首。
伏完、刘艾亦为九卿。
所以,这些人哪怕上讨论三天三夜,都不足为奇。
赵旻赐宴、众臣用宴之后,于禁、史阿二人忙不迭向赵旻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