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尴尬的处境(1 / 2)
钟繇和陈群,都是如今曹操手下的重臣,更是当年荀彧亲自举荐的“俊才”。
他们如今和荀彧、荀攸还保持着亲密的关系,结伴游玩,登高作赋,畅谈天下。
这些事,他们还算是日常往来频繁。
可是这不过是朋友之交,笑语相谈并无关生死。
当关乎荀家的未来,关乎朝局的变动,他们也许只会做一个冷眼旁观人。
而甚至,像董昭之辈,恐怕还会在其中推波助澜。
毕竟相对于他们的前途和名位,荀家的存在,不过是一块“垫脚石”而已。
荀家的未来,必须掌握在荀家人的手里。
而荀家现如今的掌门人,正是荀彧。
但是他却已经打算拼死和曹操争上一争,荀家,他自然也顾及不了了。
忽然,荀彧十分无奈的叹息了一声。
他正色道:“公达,你错了,这件事,我必须争,而你却不必!”
他是荀家的代言人,更是促成曹操成就当今势力的“始作俑者”。
现在曹操不愿意在当初的理想路上一走到底,也只有他该为这件事负责。
而荀攸,作为除了荀彧,在朝廷、家族中最有威望的荀家人,必须担当起将荀家传承、繁荣下去的责任。
荀彧的话一出口,荀攸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已经准备最后一搏,而这一搏之前,要将他肩上的责任,交到荀攸的肩上。
荀攸道:“四叔,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他神色犹豫再三,本不想再说,可是最后还是将这句话说了出来。
荀彧忽然笑道:“到了如今,你我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荀攸也笑了,但笑容中却有一丝苦涩。
他道:“其实四叔想过没有,如今的大汉,真的值得我们去争吗?”
自从董卓入京之后,大汉的威权,便渐渐被掏空,到了曹操的手上,更是完全被架空了。
剩下的,不过是一个空壳而已!
荀彧苦笑道:“想当年中宗皇帝入继大统之时,朝廷威权又岂在皇帝之手,但汉室终得中兴,如今若非曹公移志,宣帝中兴之事,何以不能重现?”
当初他找到曹操的时候,就是看重了曹操有统一天下的能力,再加上曹操年轻时一心改革时弊,想要重振大汉威权,简直就是他理想的伙伴。
只是他没想到,当年情比金坚的伙伴,却终究还是变心了。
荀攸却道:“四叔将当今形势,比之宣帝之时,我却不以为然。宣帝之时,四海平靖,霍光虽敢废立,而不敢僭越。可如今天下,群雄并起,四海鼎沸,若非曹公征讨四方,天下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他说到这里,仔细的观察了一下荀彧的神色,又道:“如今曹公人之将老,欲取利于天下,以使后人无忧,实乃人之常情……”
他本来还有一句话“不应过于苛责”,可是这句话还没有说出来,荀彧便将他的话打断了。
“这些话,这些事,别人或许做得,但是曹公却不行!”
到了这个时候,荀彧还是称呼曹操为曹公,并没有直呼其名。
荀攸闻言,当即闭口不言。
这就是他和荀彧不同的地方,荀彧刚正而充满理想主义色彩。
而他却善于伪装,善于看破不说破。
这也是荀彧将保护荀家的重任交给荀攸的原因。
话到如此,荀攸和荀彧已没什么好说的了。
荀攸也不再多留,悄悄告辞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