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大英雄永垂不朽(1 / 2)
此时,金兵已冲杀而来,与王禀率领的守军正面相逢,两军展开巷战。宋军这几十人互相支援,互相搀扶,身上破旧的衣袍被鲜血全部染红。有的士兵掉了一只胳臂,有的士兵断了一条腿,仍用兵器撑着,随王禀在街巷里一步步的与金兵拚搏。
士兵见退敌无望,苦劝王禀逃走,保全性命。
王禀看了看身边的战士,各个都已经精疲力竭了,他怎么可能忍心逃走?
他说了这么一段话:“并州军民全无贪生怕死之辈,我为并州总管,岂能弃父老乡亲而去。”
就这支疲惫的决死之军,从城中一直杀到了城南的开远门……
王禀身中数十处创伤,仍挥剑率众苦战。这种战斗,全凭一种信念,因为战斗已经结束了,大宋败了,太原丢了……
金兵从城外进入开远门,将王禀众人团团围住……
宗翰在阵中,派通事对王禀喊话,劝其投降。
王禀看看身边数十名血迹满身的军民,慢慢说道:“我为国已尽忠,为民已尽义,大丈夫一生复有何求。”
王禀交代完毕后,面向宗翰,撩起满是鲜血的战袍,擦了擦已有些卷刃的剑后举起直指宗翰大呼:“粘翰(完颜宗翰)蛮狗,你若敢屠我太原百姓,我死后变厉鬼也要索你性命。”随后把宝剑横于项上,用力一抹……
王禀殉国!!!
这一天是,靖康元年(1126)九月十三日,王禀终年五十九岁。其子先锋王荀亦殉国,时年仅三十五岁
数十名随王禀苦战的太原军民,有的自刎,有的互刺,全部自尽于阵前,无一人偷生。
完颜宗翰惊呆之余,恼羞成怒,拍马践踏王禀尸身,并命令士兵将其剁成肉泥,其手段之残暴,令人发指。
历史上对王禀的死还有一种说法:他率领饥饿的士兵进行巷战,身中数十枪,最后背负着供奉于太原祠庙中的宋太宗赵光义的画像和他的儿子王荀投汾河而死。
这个说法在下可能觉得太具有戏剧性,可能不太可靠。
不管怎么,王禀顶天立地,英雄无匹,在历史长河永垂不朽。
当夜,王禀尸身被太原军民盗出城外,金兵发觉后追来,太原军民忙将王禀尸身藏匿于城南一小村中,数日后,将其就地安葬。藏匿王禀尸身的小村,后人称为王村。
王禀的孙子王沆年幼,在王府忠厚老仆抚养下,从山东青州抚孤乞讨南下,后居于临安盐官县长平乡,结草为庐(今海宁市伊桥“草舍里”),苦耕勤读,刻苦自励。
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嘉其忠节,追封王禀为安化郡王,谥忠壮;子王荀勅赠右武大夫、恩州剌史;召其孙王沆袭封安化郡王,赐第盐官(今海宁市盐官镇安化坊)。
王沆袭封安化郡王后,由伊桥草所移居盐官,为海宁安化王氏始祖。
传至南迁十四世王信于明代成化年间自三官墩迁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