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呆坐(2 / 2)
《捉妖记》是一部烂片,从动画技术之外的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如此,只不过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被吹捧到了莫名的高度,时间终会还以它该有的颜色,而《万万没想到》或许不用等待那么久。除了圈内与这部电影有关系的、身份不便于发表观点的人,很多影迷都会直接震惊于这部电影的劣质。
近期的中国院线,人们都在以《从天儿降》之类的“错别字三部曲”为耻,但是,那类电影从一出生,大多数人就知道它就是一部携带先天基因缺陷的烂片,而这部电影不同,“叫兽易小星”无论是网剧的历练还是人气的积累,都总会让人期待看看他进行大银幕转化后的结果。但从现实来看,期待和结果之间的落差相差光年。它不但没能具备电影独有的风韵,甚至也彻底丧失了网剧该有的灵动。同样是网剧出身,他远不如大鹏聪明和放松,后者直接打通了现实和虚构的身份,套用了一切能套用的资源,用纯粹的笑料喂养观众。而易小星毁掉了熟悉的系统,却没能重建一个新鲜的体系。
许帆看着完评论了,还是继续看着下一篇。
电影正片以“我叫王大锤”开头,随后几组介绍主人公的镜头延续了网剧面瘫的表情、浮夸的表演、不按套路出牌的台词和语速、音乐、剪辑营造的快节奏。这已经成为万合天宜一个屡试不爽的经典“组合段落”,类似表现片中还有不少。和网剧相比,节操捡起了,吐槽变少或者说变得温和了,特效由五毛变为一块二的了,万万没想到,阴差阳错的“万万没想到”的神反转结尾没有了。
都应该想到的。这些变化,不仅源于电影审查,更是传播环境和表现载体变化的必然结果。以互联网作为主要传播渠道的网剧可以做成“段子集合”,短短四五分钟正是维持住浮躁观众注意力的最佳时间;而时长90分钟的电影要求讲故事。如果说网剧是对现实生活无奈的观照和自嘲,那人们进入电影院,就是为了“做一个梦”。
所以看起来《万万没想到西游篇》呈现的是一个俗套的故事。在失去金丹的孙悟空对大锤和小美进行训练的时候,就基本猜到全片情节了。“小美回忆父亲”、“心魔附体”是各种包括但不限于武侠魔幻类型的作品里用到烂的套路。但俗套并不意味着低劣。按照法国电影资料馆创始人亨利?朗格卢瓦的说法,当代电影史可以划分为戈达尔前和戈达尔后两个时期。电影创作“阳光之下,并无新事”。本片的看点就在于“万万没想到”和“西游记”这两个超级IP的结合。当然,在大屏幕上看到通过电脑屏幕熟悉的万合天宜那帮人,本身也已足够让人激动。
叙事过程中类型杂糅及由此生出的拼贴性和游戏化的特点,既是“万万没想到”的一贯风格,也是后现代语境下艺术的显着标志。譬如介绍“妖界食神”时穿插的的“舌尖上的中国”段落,又如初到白虎洞时的“白虎唱片”MV。但这毕竟是在院线公映的商业电影,游戏化至少应该符合逻辑,用尾巴草、铜镜和咸鱼降服“像猫一样”的虎妖算是怎么回事?我认为这是编剧的一大缺憾。同样,大锤和小美互赠礼物的段落调侃了直男癌不会说话,随后充满违和感的漫山遍野的鲜花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许帆自己看着脖子都酸了,许帆问胖子,“咱们要不要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