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太平传教(1 / 2)
【策谋起义】
铜壁山子房洞,张梁此刻正打坐于此。
就在前几日,太玄童子就将老君的“泄洪”任务交付给了于吉。
所谓“泄洪”,就是让人民将内心堆积着的怨气彻底的发泄出来,只有将这些怨气发泄出来,业魔的能量也就会随之涣散,即使不能做到彻底消灭业魔,也可以让夜魔身负重伤,他的存在也将变得形同虚设。因此,一场精心策划的起义开始酝酿了起来。
起义的爆发,可以让百姓将内心对统治者的不满彻底的发泄出来,他们可以联合打倒剥削他们的豪强地主;他们可以联合打倒欺压他们的贪官污吏,他们可以联合推翻庸政懒政的不作为政府;他们可以将豪强砍头,他们可以瓜分地主的资产。他们可以代替贪官自己做主;他们可以享受当主人的乐趣;他们可以感受成功翻身做主人的快感。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证明起义是发泄百姓情绪最好的选择。
暴力压迫,老百姓已经受够了;饥饿病痛,老百姓不想再经历了;战争劳役,老百姓是避而远之。这一切都是汉朝腐朽的统治造成的,有因必有果,动乱的发生也并非是无中生有。
此时太玄童子思绪万千,说实话,策划起义并非是自己愿意看到的,“大汉王朝”这四个字,早已深深地融入了自己的身心当中;曾经的自己,为了它的成长,呕心沥血,费尽心思。
而现在,眼看着它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就像是一个生病的老人,剩下的尽是苟延残喘,自己是何其心痛。
也正是如此,太玄童子在向于吉交代事情之后,和他说了一句话:“大汉,能扶还是要扶一下的。”于吉领命便离去了。
【太平道】
此时的刘备只能说是以泪洗面,自从父亲去世以后,是母亲一人挑起了这个家;晚上自己睡不着,是母亲为自己讲得故事;家里经济拮据,是母亲不分昼夜地工作;为了自己的前程,是母亲毅然决定送自己出来读书......母亲的种种往事顿时浮现在了刘备的脑海之中,历历在目,艰辛的岁月与母亲的慈爱他永远也忘不了,而如今还没等到自己尽孝,母亲却已经永远地走了。
“哥,我们快收拾东西回去吧。”刘德然见刘备木讷在那里,焦急地说道。他拿出行李袋,将自己的衣服和刘备的衣服都收拾好,在拿了一些路上的干粮。
刘备此时不知所措,听了刘德然的话,才起身想了想还有什么要带的。
“路上的东西想想好,有什么需要带的都带上,干粮多带一些,自己的钱不要忘了拿了,两个人再好好仔细看看,有没有东西拉下!”说实话,面对这两个孩子,卢植早已经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跟着自己这么多年,卢植对他们精心培养,教他们做过功课;带他们上过战场;陪他们练过功夫,在嵩山,一起探讨读书的见解;在庐江,一起参与政事的处理;在洛阳,一起参与政治的斗争;可谓是一起上过刀山,一同下过火海,自己的工作,多多少少都会向他们提出疑问,以此锻炼他们的处事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
而现在,他们马上就要走了,内心难免会有伤感。
而对于刘备他们来说,对于卢植的感情,又何尝不是以父事之呢,自己的生活起居,自己的性格培养,自己的为人处世,哪一样不是老师带起来的,自己跟随老师已经有五年时间了,他打心底感谢这位老师,人生在世,转瞬即逝,能够遇见一位好的老师,可谓是一生的福分。离别之际刘备却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此时两个人只是低沉地说了一句:“老师,我们走了,您以后要好好保重自己。”
“好,老师会的,你们在路上也要注意安全!”卢植思索说道:“刘备,你们回去之后,好好努力,不可荒废了青春,你今年也二十岁了,为师就给你取个表字吧,刘备,备乃潜龙勿用之意,老师希望你将来能够拥有潜蓄而不着于外的德性,潜蓄而不着于外是谓玄德,你以后就叫玄德吧,刘备,刘玄德。”
“是,老师的话,刘备必将铭记在心。”刘备和刘德然下跪,向卢植磕头道别。
卢植看着他们,眼里闪出了泪花,从衣兜里掏出了一袋银两,递到了刘备的手上,向他们点点头说道:“玄德,那你们走吧,这是为师的一些积蓄,你们拿着路上用,路上肚子饿了,买点吃的,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别饿坏了自己!”
“老师~我们舍不得你!”刘备接过银子,扑入卢植的怀中。
“傻孩子,以后有机会还可以来看看老师嘛,天下没有不散的酒宴,这就是人生呀!”卢植抚摸着刘备和刘德然的头发,拍了拍他们的肩膀,不舍地说道:“去吧,孩子!”
......
一路上,刘备的心情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丧亲之痛,离别之伤,对未来的迷茫,这一系列烦恼使得刘备更加沉默寡言。刘德然亦知道此时刘备内心的忧伤,便也一直没有说话,因为两个人既是亲人也是多年的好友,他知道刘备的烦心事习惯于内在的消化,便也一直没有打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