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再次启程便是华阴了(2 / 2)
如此再次启程目标便是华阴县了。
自弘农一路经过湖县,而借道华阴,一开始沉闷的气氛终究是活络了起来。
当然还是不能彻底放松警惕,毕竟自弘农开始,加入进来的人,手上有人命的人也多了起来,虽然并不怕事,但是也怕出事,所以还是要小心为好。
现今各营内都经过了调整,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举动,毕竟手下能用之人太少了,而且能够信任的人更少。
原禁军百人,东城卫,没有变动,但是直接由刘荨自己指挥,袁商任亲卫屯长带队,算是作为了亲卫军。
至于剩余的六百人,便交给了其余人。
田虎,新兵两队百余人,仍旧由他管理。号新兵第一屯。另外的湖县加进来的五十余人,暂时充做辅兵一队,由田虎暂时在后面领着。
林启,从新收的人中抽调出一百五十人,任军候。新兵第一曲。
王守,与林启一样,抽调一百五十人,任军候。新兵第二曲。
剩余两百余人,加上有些武艺的雷青,朱唐,汇入了杨怀玉的麾下,考虑到他没有实际带兵的经验,袁商也会客串督军,与杨怀玉一起管理这两百余人,号新兵第三曲。
如此看来,全部兵力七百五十余人,物资,再加上各钱三百余万,粮充足,另计不算。
原本在军备甲胄上,却是还有所欠缺的,刘荨不得不花了大价钱从弘农郡的各渠道买了近两百余套,这样才让全员着了甲。
还有马匹上来说,除了各军侯,屯长,队率有马匹外,刘荨目前也是尽力让作为刘荨最核心的战斗力,东城卫百余禁军全员配了马。
自清早从弘农出发,崎岖的路走了满满一天才堪堪到达华阴县,临近城门关闭时才进入城中。
各自脸上都带着一脸的疲倦,风尘仆仆的,再加上脸上还未曾消去的青紫,倒是让遇到了的行人纷纷避让。
照旧,入了城,驾轻就熟的便找了县衙去,因为华阴县地理位置特殊,会在特殊时期驻军,所以也会修缮营房校场。
因为可容纳之位不足,没有什么意外,营房便让新加入的五百人住了进去,而稍微信任的两队便在校场上搭起营帐来。
这么做的目的或许还可以让一些囚犯小白感动,就这么愉快的放下心来投入军中也说不定呢!
其实真实的目的也是为了以防万一罢了,若是跑掉一些人刘荨不得亏死?
再说说华阴县为何地理特殊,只说华阴位于关中平原东部,东起弘农,北临渭水,南依秦岭,自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通往西北的必经之地。
正因为此特殊位置,几十年后曹操会在此地兴建潼关,并逐渐取代函谷关的位置,成为汉之后都依仗的一道雄关。
。。。。。。
。。。
本来杨怀玉的家就在这华阴县中,回了家该是感到兴奋的,只是自从进了城一旦有城中人看见他时,他就有些不安起来。
直到转入校场中,他才稍安,在整顿兵士们的住宿之后,他便闪到了一边去,却是没有到热闹的校场中来。
尽管到了傍晚,刘荨还是组织起全体部众一起吃大锅饭,这也是为了增进交流,也消除一些昨日冲突的尴尬。
这个年代的汉子倒是大多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虽然一顿饭不能收买他们,但是对自己的兵士好这是作为一个指挥官应有的水准。
夜色也给了面子,满天繁星,下午现了一个时辰日光,晚上便月盈在空了。
校场上的篝火映辉着他们脸,他们一个个手里的碗着盛着煮熟的米饭,碗里都有着丰盛的菜食。
热闹的氛围总是不差的,乱哄哄的话语在耳边传动,舌尖上的华夏诚不欺我,华夏人都爱吃,所以彻底收复他们还是得从吃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