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整顿狱卒系统(1 / 2)
第324章 整顿狱卒系统
犯人服刑期间参加劳动改造,这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其中的道理就是萧绍瑜说的那样:国家不养闲人。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封建时代,普通百姓还有吃不上饭的时候,就更没有道理干养着犯人了。
此前,萧绍瑜一直没有关注过郡牢的情况,遂询问道:“郡牢现有犯人几何?”
李东阳是有备而来的,他从容回道:“共计1023人,轻犯有995人,刑期超过十年的重犯28人,暂无死刑犯。”
犯人总数竟然突破了1000人!萧绍瑜自觉有点颠覆认知。
以济阴的人口规模观之,犯人数量竟然占到人口规模的1%左右,这个比例是很惊人的。
萧绍瑜估计这里一定有冤假错案,而冤假错案产生的背后必有官商勾结的影子,必有利益输送。
有心重审旧案,排查冤假错案,忽然想到柳世权,他又暂时放下这个念头。
柳世权不可能看不破此中玄机,他尚未抽出手来整顿司法,只能说明此事的复杂程度超出想象,甚至可能花费很大的气力却无功而返。
也有一种可能,柳世权已经碰过壁了,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案子已经被办成铁案,根本查不出冤情。
论对大梁律的熟知程度,李东阳也好,徐温也罢,比之柳世权肯定是要逊色三分的,毕竟柳世权主政地方多年,亲自办过、接触过的案子要比二人听过的都多。
幕下缺乏精通律法的人才,也是萧绍瑜暂缓重审旧案的一个原因。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目前正处于事多人少的状况,各项政务的开展尚需按优先级来安排,还轮不到重审旧案。
重审旧案一旦启动,惩治不法官员的决心必下,未免因准备不足而打草惊蛇、给不法官员弥补漏洞的机会,萧绍瑜不会轻易暴露意图的。
清查冤假错案这张牌大有用处,用好了是可以起到纯洁济阴官员队伍作用的,还可以巩固他在百姓心中的声望。
条件不足,决意暂缓,萧绍瑜又问道:“郡牢共有狱卒几何?”
“20人。”李东阳直接回道。
狱卒与犯人的人数比例也很夸张,将轻犯拉出去修建直道不同于押在郡牢,狱卒这么少是有很大监管风险的,很容易出现轻犯逃脱的情况。
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以轻犯修建直道的计划势必要半道终止,否则舆论声势过大,朝廷很有可能介入,那样的话只能让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
稍作考虑,萧绍瑜想到一个办法:“把拟定轻犯修建直道的计划行文郡县,对郡县狱卒进行教育整顿,确保轻犯拉出去后狱卒能把监管工作做到位。
这件事情交给王六来抓,若是教育整顿进行得不彻底,日后出了差错,本王是要追责的!”
萧绍瑜的话讲得很严厉,对于王六这样圆滑事故的小人物,若不施加一些压力,他很有可能划水,应付了事。
狱卒系统长期处于松散状态,人员构成更是鱼龙混杂、参差不齐,李东阳也认为有整顿的必要。
“下官会将殿下的指示准确传达给王六,若是还办不好差事,只能说明他的能力有限,届时郡牢牢头这个位置就要换人了。”
“王六毕竟是刘参军举荐的,跟刘参军先打个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