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徐温入圈(2 / 2)
打个比方,李东阳这个王府长史类似于太子詹事,徐温这个南康王师则类似于太子少傅,论官职,徐温确实在李东阳之上。
再观李东阳神态自若,清癯面容并无异色,显然,他已有顾全大局的思想准备。
徐温没有自觉高人一等的虚浮,如李东阳一般,他也仅是半边屁股坐在椅子上,身姿端正,静静等待着。
范雍则毫无争议的坐在右首首席,他南康系头号武将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环视三人,萧绍瑜从容表态:“徐师大才,举朝皆知,今屈尊入本王幕府,实南康一脉之幸事,还忘诸位精诚团结,襄助本王治理济阴。”
他一言而定了调子,既肯定了徐温之才,也表明了对他的信任。
除了梁帝的话,萧绍瑜也有自己的推断:
太子在京有僭越之举,徐温这个须臾不可离的东宫大管家,却被打发出京劳军,本就透着不同寻常。
萧绍瑜认为徐温是不认同太子所为,甚至可能与太子发生了严重争执,须知他可是大名鼎鼎的强项詹事,文死谏乃其风骨所在。
至于太子派他出京,是打探梁帝虚实的这种可能,萧绍瑜排除了。
林瑶仙提及过徐温遇刺之事,也透露了她转移徐府家人的内幕,下手如此绝情,只能说明太子已与徐温反目。
而这番推断,又印证了梁帝那句:徐温,你可以放心使用。
一直身居南康系文官之首的李东阳,深知自己应该表态了,他朝徐温拱拱手:“徐温兄,日后繁重的政务便要劳烦你来牵头了,实话实说,小弟已是忙得焦头烂额了。”
李东阳的橄榄枝,徐温自然是要接稳的,他回以谦虚,又不失情分:“自从你我兄弟各侍其主,这些年罕有往来,八骏之谊也生分不少。
往事不提,今你我兄弟重聚殿下幕下,还忘东阳兄不吝赐教,温愿重叙旧谊,与兄共辅殿下,成就不世之功业!”
直面友情生分的现实,徐温表现出了足够的坦诚,正是君子坦荡胸襟。
李逸刺探的京中情报,李东阳是知情的,他对徐温到来的推断,与萧绍瑜也是一致的。
他自知徐温之才在其之上,打理东宫可不比打理王府,要处理的事务既繁琐又复杂,还要在梁帝与太子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非栋梁之才不可为也。
如此大才加入南康系,必能辅佐萧绍瑜开创一番功业,李东阳虽才华八斗,却非恃才傲物之辈,有容人之量。
“愿与徐温兄协力共辅殿下!”
随着二人的和解,领导班子内部的主要矛盾便预先化解,有了精诚团结的基础,萧绍瑜说道:“徐师初涉济阴政务,必多有不甚了解,就此你可与东阳先生多做沟通。
待对济阴政务有了深入了解,本王再行分配职责,可好?”
此言极为中肯,显示出了萧绍瑜处事稳重的一面,徐温欣然回道:“下官谨遵王命。”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慰晋陵郡主,聚幕下重臣议事,南康王师徐公温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