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互市通商启动(2 / 2)
在商家来济阴郡衙了解情况时,李景轩和吴良一同负责接待答疑,李景轩顺手将商家贸易货物品类记了下来,毕竟想了解到准确的海关税率,商家就必须如实报出贸易货物品类。
至于贸易量,李景轩只能顺势聊上两句,打听打听,却不一定能得到准确数据,因为货运费用是按运程、重量逐级加收的,商家只要知道算法便可自行算出具体运货费用,没必要报出贸易量。
贸易货物品类和贸易量都属于商业机密,商家是不会轻易透露的,这是可以理解的。
李景轩也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他向李东阳打听了济阴庄票兑换情况,并据此推算贸易量,作为确定漕运署日运载量的参考标准。
因为贸易量的推算是不完全准确的,还要考虑到距离济阴远一些的州郡商家,迟些时候加入通商贸易行列。
所以,李景轩把漕运署日运载量上限定为万石,前期动用三成运力,以便控制人力成本。
而济阴庄票的兑换情况是严格保密的,是因为李景轩了解兑换情况的理由充分,李东阳才向萧绍瑜请示,对他破例一次,而非因为二人的父子关系。
经李景轩这波操作提醒,萧绍瑜正式要求睢陵海关,统计两国贸易货物品类及同类货物贸易总量,将此统计账册列为王府机密,并派专员统计,以防泄密。
掌握了详实的贸易数据,萧绍瑜便能精准判定:什么贸易没有介入的价值,什么贸易有利可图,什么贸易大有可为。
再依此判定,调整产业布局,便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先期发展产业收益可观。
收益可观便意味着产业投资快速回流,以便拥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其他产业,并形成良性产业投资循环。
简单点说,贸易数据决定了产业投资的精准性。
萧绍瑜点点头,说道:“说说货车配置情况。”
李景轩自信依旧,从容答道:“货车共征集3500辆,每车单程运载量3石,单程总运载量石,与船只日运载量上限匹配。
结合现有贸易量估值,依据距离码头越远配置货车越多的基本规律,济阴四境税关、郡内各县、淮水南岸码头已妥善配置货车。
困难是需要调用的车夫过多,势必要影响农业生产,工程上马也要延后,甚至是无法上马。”
距离码头越远,往返耗时越多,为了保证运货效率,就必须在济阴四境税关多配置货车。
反之,往返耗时少,便少配置货车,这是在运货效率和运货成本间的一种平衡。
此基本规律是萧绍瑜提出来的,并指导过李景轩,所以,真正引起萧绍瑜关注的是车夫需求过多这个难题。
“看来,人口贸易所得男丁要优先向漕运署倾斜了,还须加快人口贸易进程并扩大规模。”
萧绍瑜首先想到了人口贸易,除此便是吸纳临州临郡流民,同时,他也意识到:人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济阴发展的瓶颈了。
“距离互市通商启动,还有多少天?”他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准确日期有点记不准了,遂问道。
李景轩立刻回道:“还有十五天。”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听取秘书郎、王府侍郎李景轩,汇报漕运署筹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