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上钩了(2 / 2)
在诸人的坚持下,吴良排到了诸人最前面的位置,率先兑换:“吴某兑换一万石粮等价庄票,并存于钱庄。”
他是奉了萧绍瑜之命,有意引导诸人采用以粮兑换庄票的方式,并引领存储风气。
诸人有求于他,自然是要以粮兑换部分庄票的。
实际上,他们手中的足色五铢钱并不多,又不能全部兑换了庄票,故以粮兑换庄票也是绕不开的。
效仿吴良,他们又或多或少存于钱庄一部分。
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后续不明隐情的士族家主,多效仿之,既兑且存,粮谷、足色五铢钱并用。
堡民则要简单很多,家里那点粮谷肯定是要留作口粮的,多用少量足色五铢钱兑换十文面值以下的庄票。
小资产者要比堡民富裕不少,多兑换一百文、一千文面值的庄票,又远逊于士族家主,动辄兑换一万文面值以上的庄票。
开业仪式后,萧绍瑜并未离去,他在李东阳的掌柜办公室等着盖章呢,大额兑换与存取必须经他盖章,这是规定。
金融方面李东阳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他只能大权独揽、亲自把关,以避免出现纰漏。
放权是必须的,但那要等到李东阳或者代替他总行掌柜之职者,精于金融之后。
李东阳拿着一叠兑换单走来:“殿下,除了吴参军兑换了十万文面值庄票一百张外,诸氏家主基本不超十张,他们中有些人甚至都没有兑换十万文面值庄票。”
吴良是萧绍瑜派出去带节奏的,诸氏家主却最多兑换不超过一百万五铢钱或者一千石粮,定力相当可以,不再追加点手段还真带不起节奏。
萧绍瑜淡然一笑:“无妨,今日不过是开业首日,能有这份业绩也算不错了,东阳先生代本王盖章吧,全部通过。”
说着,他便从袖中取出印章,交给李东阳。
李东阳逐单重新审查,确认无误后方才盖章,忙得不亦乐乎,萧绍瑜则翘着二郎腿,品着香茗,似乎在惬意的等待着什么。
当当两声敲门声,随即传来一道请示:“殿下,吴参军求见。”
“请吴参军进来吧。”萧绍瑜从容回应,他等待的就是吴良。
须臾之后,吴良带着一脸笑意,走了进来:“殿下,上钩了。”
萧绍瑜品了一口香茗,悠然问道:“没露出马脚吧?”
闻言,吴良下意识的挺了挺胸膛,表现出了足够的自信:“绝对没有!”
吴良联系的那些人多居本郡士族之末,比之大族门路要少很多,在北魏那边则根本没有门路。
香饵不经意间一抛,他们主动上钩是必然的,根本没有人会动心思去考虑吴良的动机。
于吴良而言,这是他上任睢陵海关署长后的第一个任务,又岂能不力求完美,给萧绍瑜一份满意的答卷?
《梁书·武帝纪》载曰:
王府参军、睢陵海关署长吴良,代济阴诸贤谒帝,欲拜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