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秉烛夜谈(2 / 2)
萧绍瑜风格很高,不跟范伯勋一般见识,也点出了他的软肋。
行军打仗需要雷厉风行,需要临敌专断,却也需要沉得住气,持重用兵,不可意气用事。
李东阳深以为然:“殿下说得极是,下官会多加督促的,范司马那我也会转告的,相信他的话比我更有力度。”
萧绍瑜摆摆手:“睢陵军校的教学任务全由舅舅一人承担,他够忙的了,伯勋的事你我上点心也就是了。”
随着范雍被任命为副师长,济阴军两个团连同预备役六个团的练兵守则,也要由他重新起草,根本没有时间教育范伯勋。
当然,军校正常授课除外,这方面萧绍瑜就是不说,范雍也会对范伯勋格外严格要求的,毕竟范伯勋是嫡长子,是新昌范氏的继承人。
“殿下要与下官谈的事,可是与那1000流民有关?”
“正是。本王准备将冶铁从兵器署剥离出来,单独成立冶炼署,还是走细化分工的路子。”
萧绍瑜谈到的细化分工,在兵器署和女山湖生态园区都有体现,李东阳已知此法之妙。
实际上,将现役部队与预备役分开,部队内部军事与政工分开,也是细化分工的一种实践。
术业有专攻,其妙一也。
其妙之二,分工便是分权,分权便利于萧绍瑜驾驭全局,帝王之术也。
李东阳想了想,说道:“冶炼署内部,采矿和冶铁,应该也细分开吧。”
“还要加上炼钢。”
“钢为何物?”
“就是比精铁更适合打造兵器的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全军装备质量,对于打造强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正因此,冶炼署的冶铁炼钢之法必须严格保密,署内施行军事化管理,所有人员不得外出,同兵器署。”
萧绍瑜格外严肃,陌刀三件套和冶铁炼钢之法具有超越时代的绝对优势,是南康系机密中的机密,绝不可外泄。
沙场争雄比的是庙算韬略、训练强度、实战经验,更是军事科技,在萧绍瑜看来,军事科技的重要性甚至应该排在第一位。
因为军事科技可以直接影响军队建制、战法革新,拥有了敌军无法想象的凶悍战法,则是可以创造军事奇迹的。
西汉李陵五千汉军大战数万匈奴,靠的就是军事科技的遥遥领先,后世的例子就不胜枚举了。
“如此,选址和署长人选必须仔细斟酌。”
李东阳相信萧绍瑜必定是掌握了冶铁炼钢之法,是故他将关注重点放在了如何绝对保密之上。
而他所提两条,也确是事关保密的重中之重。
济阴境内,甚至南梁境内,必有北魏间谍,何况萧绍瑜还要防着南梁内部呢,选址必须无懈可击,用人必须绝对可靠。
“睢陵官办纸墨作坊运作,基本已经进入正轨,冶炼署署长便由景轩兼领。”
内政方面,目前萧绍瑜最信得过的首推李家父子,李东阳不仅协助他总揽全局,还身兼多职,已是超负荷了。
如此,李景轩便是最合适的署长人选了。
《梁书·武帝纪》载曰:
于瑶音阁,帝与南康王长史李公东阳秉烛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