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镇东将军、徐州刺史元法僧(2 / 2)
范伯勋正在卖力的分散徐温的注意力,为萧绍瑜争取时间。
这时,释放了忙碌一天积累的疲惫,神清气爽的萧绍瑜从里间走来,一身新袍,还有淡淡的熏香味道。
“本王来迟,慢待徐詹事了。”
之前,范伯勋已极度夸张的介绍过,萧绍瑜今日的密集行程,声言“殿下连晚饭还没吃呢,真是一心为大梁干事业的好殿下”。
萧绍瑜所为皆是正事、要紧的正事,徐温自然不会挑理的,恰恰相反他觉得萧绍瑜要比太子更知轻重,更有战略眼光。
当然,少妇小莲这段范伯勋坚守了保密制度,坚决掐掉不通报,他还是误会了萧绍瑜。
“参见殿下。下官觉得殿下的预判,很可能要应验了!”
徐温起身迎驾,一脸严肃、凝重,显然,他从今日的和议中有所领悟。
“何以见得?”
“和议开场,下官便抛出殿下所拟条款,并与陆游击轮番表达了强硬立场。
奇怪的是,宗正使一直笑容可掬的讨价还价,对我方的强硬毫不介意,似乎有拖延之嫌。
更奇怪的是,前次和议表现强硬的元副使和杨将军,竟然从始至终一声不吭,一脸阴沉。
下官据此推断,也许魏帝是要牺牲彭城王了,否则解释不通三人的反常,这与殿下的预判是不谋而合的。”
和议暂停数日,元沐营中的粮草又近告罄,宗焕不应该如此淡定沉着,正常情况下他应从速促成和议才是。
事出反常,必有妖。
不得不说,徐温的政治嗅觉还是相当敏锐的,透过魏国使团三人的迥异表现和不同立场,作出合理推断。
萧绍瑜并不吃惊,毕竟他已经按最坏的情况在做准备了,而且他对邦交中的诡诈并不陌生,某美丽国度给他上的课还少么。
这时,李逸匆匆走来,手中拿着一张便签。
“殿下请过目!”
李逸虽是任职预备役管理局副局长,但萧绍瑜交代他还是负责情报工作,并将与杨彦超之间的联络交由他来处理。
他在此时而来,必定是杨彦超那边有回信了,萧绍瑜忙接过便签,核实情报。
援军三日后可抵淮南战场!
随后,二人便是低声耳语。
“他也是刚刚探知此军情。”
“走的是哪条进军路线?”
“彭城。”
“兵力几何?领兵何人?”
“兵力三万,其中五千是鲜卑兵,领兵主将是新任镇东将军、徐州刺史元法僧。”
元法僧?呵呵。
这就难怪杨彦超如此配合了,萧绍瑜断定他确是刚得到此军情不久,而且不是宗焕告诉他的,是他打探所得。
须知元沐的官职正是镇东将军、徐州刺史,元法僧顶替了元沐的官职,也就意味着元沐被撤职了。
魏帝连元沐都处置了,杨彦超觉得自己在劫难逃,主动向萧绍瑜积极靠拢便是留条后路。
毕竟元沐乃是北魏宗室,罪再大,只要不是谋反都罪不至死的。
杨彦超则不同,他担心自己会成为那个承担战败责任的替死鬼。
通过徐温对元睿今日表现的描述,萧绍瑜断定杨彦超应该与他通过气了。
撤掉其父元沐镇东将军、徐州刺史之职,尚不至对他刺激如此,他的愤怒应该来自援军的兵力。
三万援军即便全是鲜卑兵,也不可能挽回淮南战局,在他看来,援军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借梁帝的手除掉他们父子!
《梁书·武帝纪》载曰:
太子詹事徐公温,夜晤帝,汇报和议进程,对魏使宗焕异常作出合理推断,与帝不谋而合。
魏前将军、和议首席武官杨彦超,秘密通报帝紧急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