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顾青岚出山(2 / 2)
他纯属为高官厚禄迷失了心志,自作自受,当然,这里也有谢宣怀的责任,他百密一疏。
顾青岚的提前出山,毁了他的遗世毒计。
“两国正在睢陵商讨和议,本宗已命赵乾坤带人前去行刺魏使,希望这场国战不要结束得太快,最好打得久一点、大一点。”
顾青岚随意说着,云淡风轻,好像这不过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听闻此言,太子寒秋般的脸庞,忽然有了笑容。
“有劳顾宗主,若能功成,本宫必定兑现承诺。”
顾青岚微微一笑,对太子口中的承诺是动心的,对太子的态度也是满意的。
其实,顾青岚的提前出山,始于对谢韬谎言的质疑。
只因没有得到身处战区的赵乾坤的印证,他不便多言。
自开战之初,赵乾坤给宗门传讯:狼神宗在北徐境内猎杀宗门弟子。
此后便杳无音讯,这里透着十足的古怪。
于是,为解心中疑虑顾青岚飘然下山,亲访淮南战场。
一番探查,真相自然浮出水面,同时,他还发现了典签府探子对京城方向的情报屏蔽。
“原来,陛下是有意放纵太子,谢韬难道变节了?”
不让京中得到前方战事实情,顾青岚直接将之当作是梁帝有心为之。
而对谢韬为何要说谎,他只能归于其人被梁帝彻底收买了,心中却是颇觉不可思议。
因为十年前,谢宣怀诬告范瑛父女妄图复国,他也是幕后参与者。
他不太相信被谢宣怀器重的谢韬,能被梁帝拉拢了去。
然而太子信了谢韬的谎言,且已开始了行动,便没有必要纠结于此了,除掉谢韬已成必然。
即便除掉谢韬,太子僭越的蛛丝马迹也难以全部抹去。
所以,顾青岚想通过破坏和议,激怒北魏,让这场国战继续打下去,作为补救措施。
战事无常,只要打下去,梁帝依然有崩于阵前的可能。
他不能让梁帝隔岸观火,最后轻易把太子废了。
那样的话,他耗费二十年心血苦心经营、周密布局,终将付之东流,岂能甘心。
探查之后,他去了一趟聚贤庄,当面给赵乾坤布置了任务,便转道入京。
未虑胜、先虑败,他要给太子提个醒:尽可能抹掉篡位的痕迹,以免授人口实。
毕竟能否激怒北魏,延续国战,他是没有把握的。
即便激怒北魏,延续国战,可是,万一梁帝最终还是胜了呢?不得不防啊。
“太子殿下,不妨亲往袁府探病,以慰老臣之心。”
“嗯,本宫午后便去。”
太子不傻,他明白刘广博的未尽之意。
既然登基事宜必须叫停,身为帝师的袁安平那里,是很有必要加以解释的,不宜结怨。
毕竟在梁帝驾前,袁氏兄弟是很说得上话的。
随着谢韬的锒铛入狱,建康的风向再变。
传闻即将篡位的太子,又恢复了监国太子勤理政务的开明形象。
对其他派系官员的检举、追查、定罪,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御史台的御史们闭上了嘴,刑部拿人的捕快无所事事,街道上巡逻的禁军将士也少了许多......
虽然戒严仍未解除,弥漫建康的政治高压却是大为缓解。
忐忑许久的在京诸王百官,终于可以呼出胸中的压抑,吸入久违的新鲜空气,稍事喘息。
《梁书·武帝纪》载曰:
国教青岚宗宗主顾青岚提前出山,识破谢韬谎言,辨明梁魏态势,命赵乾坤行刺魏使以期破坏和议,并赴京告知庶人琰。
惊惧之下,庶人琰法办谢韬,诛其家眷、死士,暂停僭越,伪装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