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萧梁帝业 > 第217章 预祝两国永世和睦

第217章 预祝两国永世和睦(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重生后我又遇见了圣上  傲娇男神撩妻忙  都市修真玩家  快穿:撩上狐狸殿下  网王之重获新生  反派大佬你愿意做男主吗  拜佛求来的小闺女  都市战龙神婿  仙寥  重生八六:从修旧电器开始 

第217章 预祝两国永世和睦

睢陵官办纸墨作坊、睢陵书行,也在李景轩、李婉儿兄妹的努力下,进入发展快车道。

此时,济阴郡内尚有无田无地的流民,正欲招募工匠的李景轩,便欲优先从中挑人。

用萧绍瑜的话说,这些人是最好的产业工人。

因为农业观念的根深蒂固,想要百姓弃田不种去做专职的产业工人,那是不现实的。

而没有田地牵绊的流民,在别无选择下,为了活下去,自然愿意成为专职产业工人。

当然,产业工人这个超越时代太多的名词,萧绍瑜没有公开提出来。

同时,在他的授意下,只要身体健康,不论男女,皆在招募之列,并全部招募。

剩余的老者、童子、身体有恙之人,亦被收留。

在睢陵城内,萧绍瑜专门开办了睢陵慈善院,用于安置老弱,自己出任名誉院长。

负责睢陵慈善院日常运作的院长,他则委任华珍。

华珍出身医药世家,精通药理,素怀医者仁心,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原本设想的“医科大学”,则要待华珍将睢陵慈善院安置妥当后,再作安排。

在京时,萧绍瑜便有赈济难民之美名,随着睢陵慈善院的问世,他的仁爱之名便在济阴落地生根了。

在关爱老弱方面,他再次开南梁之先河,随着时间推移和他的公关谋划,仁爱之名必将传播大江南北。

个人形象公关,永远在线,他是一刻也不曾忘记的。

李景轩理解萧绍瑜稳定济阴的考量,但作为官办作坊的经营者,他认为一次性招募千余工匠,人力成本是激增的,是不理智的,是冒进的行为。

“殿下,您看能不能先招募百人?女子暂时不列入招募之列?”

他曾这样建议过萧绍瑜。

萧绍瑜站得比他要高,自然想到的要更多更远。

为了配合睢陵白纸迅速抢占南梁纸业市场,产能必须提前扩充,何况睢陵墨也研发成功了呢。

睢陵书行独家代销睢陵墨,市场反应极好,故睢陵墨也有扩充产能的必要。

萧绍瑜并不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不仅是瞅准了睢陵白纸和睢陵墨的强劲市场竞争力,相当一段时间内只会供不应求,不会产能过剩。

他还有备用方案。

待屯田效果显现后,桑、丝、棉产量有了保证,王府提前与屯田佃户、屯田百姓签订独家收购协议。

有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他便可开办作坊织锦织布,进军纺织业,这同样是一个刚需行业,前景无限好。

届时,现在招募的女子便可转归锦布作坊,纺织才是最适合女子的工作。

就目前来看,纸墨生产也不算重体力活,女子是能够胜任的。

至于多付出的人力成本,萧绍瑜还有不同的看法,等供货需求上去了,现培养产业工人可是来不及的。

眼看订单无数,生产却跟不上,再后悔就晚了,这等于是给竞争对手喘息之机。

论做事,走一步看一步是求稳,但眼光放远一点,提前预支部分成本,才是商业巨子必备的素质。

他自认是当世之商业巨子,这一点好像连梁帝都不怀疑的。

“日后你会知道,本王今日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照办吧。”

萧绍瑜回以神秘,妥妥的装逼伏笔。

颇具经商天赋的李婉儿,则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她把睢陵书行的生意,做到了北魏和议使团。

“元副使,您看看本行抄本这用纸用墨,绝对是超一流的品质,抄本所用字体、抄写质量也是相当精致的。”

她跟着父亲李东阳,正大光明的进入迎宾馆,当着元睿的面推销起来。

“这位小娘子,不知芳名如何称呼?”

李婉儿的长相还是瞒吸睛的,人呢文静中不失伶俐,元睿主动相问。

“回元副使,她乃下官小女,名唤婉儿,让您见笑了。”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监国太子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 重生成秦二世,开局激活吕布属性 大明:不装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人在民国:小弟有亿点点多 权倾朝野,从假太监被发现开始 穿越成范进,开局就中举 三国:不装了,其实我拿到了剧本 大武天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