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南征之秘(2 / 2)
除非北帝放弃汉化国策,而这又是不可能的。
于此微妙时刻,元沐力荐北帝发兵南征,并提出分封之策。
鲜卑贵族,不是不愿意交出手中的权力么?
那便以南土换北土。
用打下来的南梁国土,换取他们的现有之地,并加以分封。
各自打下来多少,便分封多少,全凭本事。
此策也可以说是,镇将南封。
开疆拓土、裂土封侯,太过诱人。
同时,镇将之中多有好战者。
他们早已厌倦了和平,自然会全力拥护南征。
殊不知,元沐此策实乃一石二鸟之计。
其一,镇将南封,北帝的迁都与汉化国策,便能顺利施行。
如此,中央集权之势必成。
其二,镇将南封之地,位于南北两朝交战的前线。
使其与南梁彼此削弱,得渔翁之利者必是北帝。
这也正是北帝纳谏,悍然毁约南征的深层次原因。
然而北朝大军两路渡淮,犹如神兵天降,却并未达成预想中的战果。
顿兵坚城,南北对峙,态势焦灼,粮道堪忧。
突袭的优势,在梁军的坚忍奋战之下,已然消弭于无形。
裂土封侯遥遥无期,麾下兵卒却是多有伤亡。
镇将已是多有怨言,甚至有人公然鼓噪撤军。
他们好战不假,却也是无利不起早,赔本的买卖不做。
杨彦超出身氐族,又于阵前连吃败仗,威望大跌。
其麾下镇将,更是愈发不服管教。
若非元沐来援及时,且出身鲜卑皇族,威望十足。
稍有不慎,杨彦超麾下镇将,便有分崩离析、各自为战之可能。
北帝又何尝不知镇将习性,不着急就怪了。
若是就此班师,再想南征,数年之内动员力必然下降。
镇将仍盘踞北方,北帝既定国策无法施行,皇权无法强化。
雪上加霜的是:失信于南梁,岁贡极有可能中断。
而失去了这笔岁贡,北朝财政状况必然倒退。
北帝对镇将的赏赐,必然大不如前。
国策抵触,利益受损,镇将的不满情绪必然愈发高涨。
同时,免去岁贡,南梁国力势必逐年增强。
于北帝而言,此战只能胜而不能败,镇将南封之策必须实现。
据此,杨彦超认为:特使是来斥责战事不利,并代天子督战。
王帐内,北帝特使、中常侍宗焕说道:
“出京前,陛下再三叮嘱下官,务必当面询问殿下:我朝大军何时可破梁于淮南?”
宗焕是中侍中省的副长官,负责侍从护卫,参政议政,实为权势极重的宦官。
放在明朝,大致相当于司礼监秉笔太监。
北帝以他为特使前来,可谓分量十足。
明明是火烧眉毛的事,然而从他口中说出,却有种娓娓道来、不疾不徐的感觉。
除了表明他城府颇深,也可看出北帝并无申斥元沐之意。
淮南之战,北帝终归是要倚重元沐的。
《梁书·武帝纪》载曰:
魏前将军杨彦超,许申屠昆以军职。魏帝遣中常侍宗焕晤彭城王元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