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妥协奸佞(1 / 2)
前朝末帝之妹?
妄图复国?
谢宣怀的话,无异于石破天惊。
震惊中的百官,皆朝范氏父女看来。
“可能么?”
宰执南梁十载,范隆之可谓勤勤恳恳,一心为国。
闻谢宣怀之诬告,他本怒极,然而想到:
“他竟然知道阿瑛的身份!”
这是千真万确的,也是他心中最大的秘密。
知此秘者,寥寥数人,且基本是范氏族中耆老。
一个可怕的念头,顿时浮现于范隆之的心中。
“族中竟然出了叛徒!玉牒不会已入谢宣怀之手了吧?”
既然叛徒泄露了范瑛的身份,便有可能窃取铁证玉牒,并送予谢宣怀。
故范隆之一言不发,只是冷冷的看着谢宣怀。
若他握有玉牒,是一定会拿出来的。
而玉牒出,范隆之便是百口莫辩,说不清的。
他心中清楚,谢宣怀选在此时发难,必与主和有关。
范瑛也想到了这一层,故纵有滔天之怒,她同样不便发作。
此刻,最好以静制动,万一谢宣怀并无玉牒呢。
端坐龙椅的梁帝,收敛了怒火,他冷声说道:
“你当知,诬陷皇后,可罪及九族!”
罪及九族,便意味着若是诬陷,兰陵刘氏也要受到牵连。
事涉南梁四大门阀之二,还是必有一伤之局。
不论伤及哪族,南梁朝局势必震荡。
须知当下江淮之间战事胶着,梁帝并不希望朝内生乱。
实际上,梁帝是在警告谢宣怀,小心回话。
若是谢宣怀就此打住,哪怕是谎称听信了谣言,梁帝是不会重罪于他的。
若是执迷不悟,今日这笔账终是要清算的。
届时,他将尝到梁帝手腕之刚猛。
“你应该能听懂朕的意思吧?”
梁帝的心中,默默祈祷着。
然而谢宣怀一副节烈之态,似乎为国而不避生死,当即铿锵回道:
“此前朝皇族玉牒,足以证明臣并非诬陷,请陛下御览。”
他遂将玉牒呈上。
梁帝未看一眼,眸光如刀,冷视着谢宣怀。
他无须去看,因为范瑛早已如实相告。
相告之时,二人刚刚喜结连理,彼时之梁帝仍是前朝之一方封疆。
后来,前朝末帝疑心甚重,竟至大肆屠戮皇族与重臣。
弄得朝野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可谓丧心病狂至极。
官拜前朝尚书令的梁帝长兄,明知难逃一死,却为了不祸及同胞诸弟,甘愿放弃离京避难。
不久,他果然殁于前朝末帝之屠刀。
噩耗传来,梁帝悲愤至极。
同时,梁帝深知长兄本不必死,其死乃是为了他与诸兄弟的活。
遂招募勇士于荆襄,以清君侧之名,梁帝悍然起兵。
范瑛选择了支持梁帝,并主动请缨,领先锋之职,兵进建康。
闻讯,范隆之果断起兵于淮南,呼应梁帝。
若说范瑛父女图谋复国,当初又何必相助梁帝呢。
他们完全可以率军战梁帝,而保前朝。
更关键的是,梁帝御极伊始,便将前朝皇族尽剿,死忠之臣或逐出朝堂,或发配莽荒。
又经十年经营,哪里还有复国的可能。
故梁帝并不怀疑范瑛父女。
然于百官之中,哗然鹊起。
“请陛下治范氏父女之罪!”
兰陵刘氏家主,中书令刘广博出班陈奏。
“臣附议!”
主和派朝臣,纷纷附和。
至此,图穷匕见。
显然,这是针对范氏父女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