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智者、明者、贤者(2 / 2)
“寡人想到,令尹以为何处不妥?”
“大王,变法之要,乃在于人也,人若是不变,法如何得变,因此变法之要,乃在变人心也。”
“那如何是变人心?”
“大王,人心之变,乃有三重,其一,智者自变,其二明者随流,其三,贤者不变。”
对于屈原的话,熊横有些不解其意。
“寡人不明,这为何不变者,却还是贤者呢?”
“臣为大王细细道来,这先是智者,能知天下之弱,能知天下之强,能知大事之来,也能知大事之去,昔年魏文侯魏斯,便是此流,可放眼观天下之弊端,又明天下之去往何处,才敢任用李悝之人,在魏国开展变法。”
“其后,秦国有秦孝公者,自幼跟随秦献公与魏人交战,知魏人之强,明秦人之弱,两相比较,亦是生出了变法之心,此二君者,臣认为便是天下智者。”
听到这里,熊横点了点头,他开始明白屈原的意思了。
想当年,三家分晋之后,就属魏国飞地最多,实力最弱。
魏文侯这个拥有着超越了时代视野的男人,看到了天下不一样的地方,掌握了天下将要去往何处,以法家李悝而变法,又以儒家子夏为师,以推行礼教,这种法家儒家结合的方式,为华夏后世二千多年来,立下了模版。
可以说,魏嗣是法儒治国的第一人。
其后有秦孝公,秉承了智者的意志,让自己成为了智者,又重用了结合魏国之长的商鞅,来主持变法,因此秦国比魏国要更强。
“寡人明白了,还请令尹继续?”
“其二者,乃是明着随流,所为明着,乃是明事理,知春秋,懂大势,慕强而学,最终推行变法是也,如齐国之邹忌、燕国之乐毅、韩之申不害、甚至我楚国之吴起,都如此流。”
“知别人变而变,知别人变而强,也当推行变法也,只不过明着终究是不明变法的真谛,终究是不如智者,也因此这变法成效不尽相同,皆一无秦魏之功。”
看来流放汉北之地十年,真是让屈原变了很多,从才华横溢,成为足智多谋。
熊横闻言,长叹一口气:“令尹精继续?”
“大王,臣主要说者,乃是这贤者也,何为贤者,空有德而无功,空有学而不通,空知守而不知攻,空知礼也不知变,方为贤者也。”
“昔年周武王分封天下,周公旦定礼,是何等的威武,现如今这威武呢,与落平阳之虎无异也,何也,皆是因不知其变也,世人焉能说,武王无功否,周公无德否,断然不可,七百年岁,沧海桑田,一切都该变了,此乃大势也!”
“如此之理,若放之我楚,也亦是说得通,大王推行变法,方为智者,群臣相应变法,遵大王之法,那便是明者,若是空德得而无功,空知礼而不知改,空居高位而倒施逆行,这便是贤者,此种之人,居于我楚国高位,执掌我楚国权柄,却与变法为敌,与王为敌!”
屈原洋洋洒洒讲了一大通的道理,熊横终于明白了,这还是在说昭雎。
昭雎就是他口中的贤者,有德行,有威望,却不能大破楚国的旧例,而完全推行楚国的新法。
屈、景、昭三家。
景氏倒了,却没想到上来一个昭氏,一样的棘手。
熊横顿了许久后才问道:“不知令尹作何想?”
屈原不假思索道:“大王,取其高位,破其大德,贤者若不变,那大王就变!”
语气之坚定,让人为之侧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