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灯火阑珊(1 / 2)
金秋十月,建康城内,丹桂飘香,空气里带着一丝香甜的味道。
自陛下到都城以后,徐羡之比从前更忙了。朝中大事,陛下凡事都要与他商议,一时之间信任恩宠无比。
但是这光芒荣耀的背后,对于徐羡之而言,更加让他心绪好的事情是,他看到了陛下的睿智与果决。虽然刘义隆年纪轻轻,对政务多有不懂,可他的心胸宽广,善于听取意见。朝中重臣也都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
这也不得不说,徐羡之的眼光独到,能从先帝的众多皇子之中挑选到他——这位才能,谋略都不输先帝的人。
当然刘义隆是一位有自己独立想法的皇帝,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是一件幸事。但是对于一些臣子来说,就并非如此了。比如一心拥戴庐陵王的谢晦,比如一手策划了将少帝刘义符和庐陵王杀害的傅亮。
他们不清楚在这位少帝的心中,是如何看待他们为了宋国江山社稷做的这些事。只有徐羡之与檀道济比较坦然,后者是因为没有参与废立和谋杀,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完全是被拉下水的。他的忠义,天下人皆不会质疑。
而徐羡之觉得,他们的初心是好的。能够为宋国寻找到一位明君,便是没有辜负陛下的托孤重任。虽九死尤未悔,这是徐羡之的一颗赤胆忠心。
他不在乎陛下怎么看自己,他也不在乎天下人怎么看自己。而他一直在用行动践行着守卫刘氏江山的诺言,若他但凡有点私心,就会同傅亮一样,去拥戴一位更好掌握的先帝幼子为帝。
所以,他觉得陛下会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他从不曾为自己辩解什么。
十月十五,皇宫内举办合宫夜宴,这是陛下自登基以来第一次宴请群臣。向天下宣告自己成为这座皇宫的主人。
自申时开始,皇宫正门宣阳门外的御道上,宝马雕车络绎不绝。这一日,全都城里最有权势和地位的官家太太、诰命夫人、小姐,才有机会在这个日子里跟着丈夫、父亲一起,去往让人心之神往富丽堂皇的三重宫阙内,参加合宫夜宴。
徐羡之一直未婚配,自从在朔州城遇到贺小安之后,他的脑海里就挥之不去那一抹倩影。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名门闺秀,再也难入法眼。
以至于这次合宫夜宴,位列群臣之首的司空的大人,还是一个人形影只单。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自魏国回城之后,他一直都很忙。先帝驾崩,自己接替父亲承袭爵位,一件件的事情根本让他无法分心去考虑其他的事情。
因为只一个人进宫,不需要带着家眷去拜见皇后娘娘,所以他也不着急,处理完府上的公文。侍从前来催促,说是已到了酉时,再不去就误了时辰了。
徐羡之从书房离去回到卧房,仆人上前替他换了府上老夫人早已替他准备好的,宴席上穿的新衣,整理好了发髻,佩戴上腰间的玉佩,就匆匆出门了。
司空府的宅子位于城南,不在瞩目的御道上。这是因为这做徐氏祖宅,已经屹立于此间上百年。而这御道修建的时间则更晚一些。
这也不影响世人对于司空府邸的敬仰与向往,这是仍然是皇城中除了皇宫以外,最瞩目的地方。
徐羡之的马车自南向北,从朱雀门,去往宣阳门的御道有五里路。走了足足一刻钟时间,马车停在了宫门口。
徐羡之睁开眼,在仆人的搀扶下走下马车。这时候的宣阳门口,已经停满了马车、轿子,许多随行的仆人、车夫都站在门外候着。
待徐羡之下马,路上所有人低头行礼叫道“司空大人”。
这时天已至暮色,徐羡之颔首继续往前走,宣阳门的宫灯已经点亮。
昏黄的宫灯,照着斑驳的城墙和御道,一阵香味从宫墙内传来。徐羡之驻足停下来,这时候身后一辆马车匆匆而来。
马车上跳下一位身着浅色翠烟衫,如瀑布一般的青丝琯着云簪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