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拉开序幕(1 / 2)
六月里,都城的天气转热,午间休息,贺小安热出了一身汗,而景穆却还是在一旁熟睡,贺小安摸了摸孩子的汗衫,脖子里也有些湿了。
因为担心天气热,怕孩子热出痱子,欣儿拿了把蒲扇过床边,在一旁替熟睡中的景穆轻轻的扇风。
门外的五里御道上,传来士兵阵阵的“踏踏”声,那声音响亮震动得整座将军府都有些颤抖。贺小安熟悉这个声音,这是大军行走的步伐声,她在朔州城的军营里士兵操练每日都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只是在皇城御道上,平日里除了巡逻的都城守卫军和皇宫里少量的禁军。一般情况下,不会同时出动如此多的人。
除非……贺小安联想近日都城里的大事,便知道是三皇子宜都王刘义隆的圣驾已经进都。
“欣儿,你在房里看着点孩子,我出去瞧瞧。”贺小安嘱咐欣儿留在房里,自己换个身衣服出门。
御道两旁已经站满了围观的百姓,将军府的门口也是水泄不通。好在门口有值守的侍卫,百姓不能上到台阶上,于是贺小安便找了个空地钻过去。
台阶上站的都是府里的小姐夫人,檀演看到贺小安,便跑到她身边,指着街上的人群惊呼道:“老师,你看,宜都王来了。”
随着众人的欢呼人,贺小安朝着远处的御道望去。御道的两旁站满了禁军,普通人自然是无法靠近的。
刚刚跑步前进的是都城里的禁军,禁军在前开路,禁军便是中领军大人谢晦统辖的队伍。
浩浩荡荡的出行队伍里,然后是宫廷内监和穿着华服的侍女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接着就是金黄色的轿撵,里面坐着一位模样俊雅的少年。贺小安因为隔得远,也只是个模糊的印象,不过看上去年纪并不大。她不知道这位少年皇帝,今日走过的这条路,会不会重蹈他哥哥的覆辙。
轿撵四周有三名骑着高大坐骑的武将,看衣着便知是从江陵来得宜都王的亲信随从。而走在队伍最后负责压阵的乃是檀道济和他的两个儿子。
文武百官立于宣阳门外,为首的乃是徐羡之和傅亮。人太多,贺小安担心景穆醒来要喂奶。看了一眼,便将檀演交给他的侍从看管,独自一人从侧门回到了梧桐院。
宋国的这一场政变,贺小安已经从檀演的口中知道了个大概,再加上她自己的拼凑,也基本上是已经还原了事实。
四大辅臣密谋一起废掉了太子殿下和二皇子,这政变的主谋是谢晦,所以他才派人去金乡抓了檀演来威胁檀道济,自己的无心之举,竟然是误打误撞的卷入了一场历史上着名的政变里。
但是这一段插曲,并没有改变什么。贺小安的心中十分佩服檀道济,他是一个正直、忠义的武将,可又替他担心,因为这位将军看上去并不善权谋。
在这一场风暴里,贺小安有一种直觉,宜都王刘义隆来到都城继位,不会是这场政变的结束,或许只是刚刚开始。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在生命最美好的年纪,却要独自面对着这个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朝廷。贺小安不禁有些替刘义隆担心,他的两个哥哥或贬或死,而等待他的命运是什么呢?
贺小安不知道南朝的历史,但是她想到了历史上众多的少年皇帝,例如在东晋之前的魏国皇帝曹方,便是被司马懿架空最后取而代之,最后成就了司马家的天下。也有像康熙那样的少年皇帝,在孝庄太后的睿智庇护下,隐藏锋芒,慢慢从权臣手里收回了权力。
少帝若想要亲政就必须要有支持自己的力量,但是了解下来才知道宜都王的母妃地位卑微,几年前就已经被先帝处死了。贺小安便明白这个籍籍无名的少年为何会被立为皇帝了,总之他未来的路不会太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