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惊蛰之变(1 / 2)
二十四节气的惊蛰,一声春雷乍响,惊醒了冬日里的沉睡的百虫。
昂扬的春意,回暖在整个江南大地,一扫所有在冬日里的死气沉沉。
然而皇城的斗争早就开始了,少帝被软禁,众臣已经不可避免的感知到这种风向,这一场宫廷政变牵动着太多人的心绪。
可是谁会最终胜出,尚且没有定论,当初的保皇派征北大将军檀道济从武陵回到了皇城,而他的态度似乎也真正决定着宋国未来的运命及走向。
在徐府内部,仍然是由徐羡之年迈的父亲主持大局,所有朝中大事都需与他商议。而在册立新君这件事情上,徐府上下也是陷入一番争议之中。
唯有二皇子庐陵王不能上位则是众人达成共识的,这关系到整个徐氏家族未来的命运。
于是有徐氏子弟提议,不如找个由头,先将二皇子贬为庶人,迁出去往偏远的地方。让他没有登基的可能。这个提议得到了包括徐父在内,大多数人的同意。
徐羡之原本有些犹豫,这二皇子身上并无劣迹,无端废黜恐遭非议。可是事态的发展,也已经到了不是他能控制的地步。
生存与毁灭,这原本就是两个极端的选择,不下常人下不了的狠心,便无法到达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终于徐羡之也只能点头同意,并由他自己来主动策划这件事情。
徐羡之如今是众臣之首,徐氏子弟同样受益于九品中正制,大多在朝为官,而徐氏出身东海郡,他们所代表的是江东士大夫中的翘楚。
所以徐羡之的话等同能够影响半朝人的想法,但是这件事只有一半的人支持自己显然是不够的,于是他也开始谋划着去寻找更多的支持。
谢晦是二皇子坚定不移的支持者,是不会支持自己。而傅亮也是只老狐狸,不到最后关头,绝不会轻易表态。
于是徐羡之想到了檀道济,他与谢晦素来不合,这一次为了威胁檀尊就范。还派人去金乡绑架了檀府的小公子,所以领军府与檀府这仇算是越结越深。
徐羡之派人去打探檀道济回都之后的动静,却也知道了他在秣陵荒郊灾民营怒杀官兵一事。这淮水赈灾是二皇子庐陵王负责的,虽然他也事必躬亲,亲自去了一趟淮水,可他手里的事情多,也没法做到面面俱到。再加上朝廷与魏国一战,北境损失惨重,朝廷粮库告急,也拿不出足够的粮食来给灾民。
导致了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还是有不少灾民逃荒来到了建康城。
徐羡之觉得这是个机会,檀道济乃是一介武夫,心思单纯,嫉恶如仇。在这件差事上,他肯定也是对庐陵王怀有不满的。再加上庐陵王是谢晦推荐的人,作为政敌,檀道济无论如何也该为自己的将来考虑。
不如就借着这个机会,将庐陵王治罪,再进一步逼着太后出面,将其贬为庶人。
春雨过后,天气放晴,将军府的院落里,种的梧桐树已经开始发芽。
贺小安已经在檀府住下几日,被安排在后院里一个单独的两进院落里,出入与将军府的夫人小姐们区分开走,她可以从偏门随意出入将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