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有故事的校长大人(2 / 2)
校长大人满意地端着他那不知道什么时候喝完的空茶杯走了。
一个上午,就这么过去了,就是写、写、写。
我感觉,我又回到了学一年级,重新学习生字词。
下午是不是还要再学习汉语拼音呢?
吃午饭的时候,校长大人依旧不在,我们的午饭,同样早就做好了,饺子,韭菜鸡蛋馅儿的。
胡吃海塞一通,可是,吃到最后,饺子不够了。
进入茅山学院,第一次没有吃饱。
胖子这货抚摸着他那大肚子,抱怨道:
“我才吃了半饱就没有了,我就吧,校长大人太操劳,又要处理学校的事物,又要给我们做饭,还要给我们上课,要我,校长大人就不应该上课,你看,鸡腿没有了,就连饺子也是韭菜鸡蛋的,连个肉末都么有,素的就素的吧,可是也得管饱吧。”
胖子的话音刚落,校长大人出现了,胖子赶紧闭嘴,躲在我的身后。
校长大人依旧端着他那玻璃杯,满满一杯水,里面半杯都是茶叶,直接把我们带到了鬼学堂。
这是不让休息的节奏啊。
坐定之后,校长大人道:
“打开课本,翻到《出师表》,我们先讲这篇课文,《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我在心里嘀咕,写作背景都讲出来了,真是标准的教学设计啊。
茅山术,还真的上成了语文课啊。
足足一个时,校长大人把《出师表》讲完了,从文章介绍,作者介绍,文章翻译,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等等,全都讲了出来。
但是我注意到,一个时,校长大人有大半个时都在讲重点字词的意思,每一个字词,他都写在黑板上,还把这个字词的引申含义,用法等等,都讲出来,让我们记在本子上。
讲完了《出师表》,接着又讲《陈情表》: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
这些东西我在学校里就已经记得非常熟练了,所以我就没有必要再听一遍,可是我又不能趴桌子上睡觉,于是我就拖着腮帮子,瞪大了双眼,盯着前方,假装在认真听,其实神游于千里之外。
不过在我的思绪偶尔拉回来之后,我察觉到校长大人一个很有意思的举动。
不管是在讲《出师表》的时候,还是《陈情表》,校长大人讲的都非常传神,可是,他的眼神,并不在我们身上。
校长大人左手拿着粉笔,攥在手里,右手呢,抵着黑板,侧着身,望向窗外。
望向窗外的同时,好像是陷入了某种回忆之中,神游于千里之外了,渐渐脸上露出了笑容。
可是他的嘴巴却没有停下,嘴里依旧在讲着《陈情表》,更不可思议的是,一边讲,一边嚼动着嘴巴,乍一看,似乎在吃着什么东西。
这校长大人,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