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越来越好(2 / 2)
水稻暂时不考虑,育秧苗,插秧,抽穗到成熟,程序繁杂,耗时还挺长。
唐七七坚持种荞麦作物,这两种作物,只要种到地里,精心伺候着就行,不需要移栽什么的,而且生长周期短,荞面和麦面都是主食,总不能天天吃红薯和土豆吧!
严浩翔自然是赞同的,七七的农业知识和优良种子,一次次刷新了严浩翔的认知。
赵士杰虽然不懂种田,但他听的很清楚,红薯土豆两个月就能食用,这可是雪中送炭的事。
唐七七又问了他之后的计划打算,赵士杰目标很明确,前三个月,让青坛百姓手里有余粮,甭管是地瓜还是红薯,总之不能再饿死人。
之后,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个目标有些宏大,赵士杰说得慢慢来。
青坛地广人稀,小作坊手工业不甚发达,赵士杰觉得还是要发挥土地广的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
唐七七表示同意,让赵士杰放手去做,她自己却乘人不备,把需要用到的种子全都搬运到县衙,就等着赵士杰来分配呢!
赵士杰也没闲着,他把衙门管理的井井有条,制定了严格的法令约束那些官差,他们再也不敢作威作福了,都老老实实当差,为百姓做实事!
他还带着那些放出来的犯人去开荒,就为了到时候能多种些,那些老人和孩子也自发来帮忙,短短几天,已经种了一大片土豆和红薯。
那些逃荒者归来,在赵士杰的带领下,整个青坛县进入了一种轰轰烈烈忙耕种盛况大家日子虽苦,却充满了希望。
作奸犯科者,懒惰无为者,赵士杰都会对他们施以惩戒,对违法法令者,他也绝不容器,赵士杰只花半个月,青坛风气大变,唐七七和严浩翔非常放心,就计划启程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临走之前,唐七七给了赵士杰一大袋棉花种子,还把棉花种植的注意事项以及棉花加工的工艺整理成册交给赵士杰,交代他说:“棉花是个好东西,以后可以鼓励大家多种,处理好的棉花,直接卖给怀远的唐记,百姓有了经济收入,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在赵士杰管理下的青坛县,后来成了兰陵最富庶的县城之一,青坛百姓一直感念唐七七的恩德,给她立了长生牌位。
至于之前的县令崔志荣,在日复一日的酷刑折磨之下,终于忍受不了,咬舌自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