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三章 组阁(2 / 2)
现在,荀宁的所谓内阁,分明就是将丞相的职权分散给众人了。如果丞相一个人拍板作决定,那么现在就是两三个人一致认为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实际上是大家商量着一起来决定某一件事情,最终这件事情还是要由皇帝拍板。
如果说,一个人做决定的话,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错误,那么数人一起的话,就可以避免这种状况。从本质上来讲,这是弱化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
“皇权至上,自古以来,皇权相权之间的争斗是屡禁不止。现在废除丞相制,改内阁制度,想必是最好的了。”傅文书对荀宁的说法进行着点评,在他看来,这就是一次极为重大的变革,“内阁之中不应该只有那么几人,皇上可以设立八个人,让他们共掌大权,如此一来,纰漏出现的就会更少,而且办事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如此甚好,朕就开始着手组阁了吧。”荀宁摆了摆手,随即转向面对面正视着傅文书,“傅文书听旨,令你为内阁首辅,即日起统帅内阁成员种师道、苏墨、杨瀚、徐宏、成学,共商国是!”
“微臣领旨谢恩!”傅文书闻言后,便是赶紧跪了下来,“臣定然不会辜负皇上的厚望,将来必定会全心全力,辅佐太子的!”
没错,傅文书已经发现了,荀宁所说的这些名字,很多人都是从太子东宫出来的。换句话说,如今的大宋太子其实早就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帮班底。
此时此刻,傅文书也能大致猜出,为什么荀宁会罢撤两名丞相了。除了因为要废除丞相制以外,恐怕荀宁还考虑过要为荀瑜腾出一点大臣空间来。
这些人都是曾经的东宫属官,换句话说,就是太子的近臣了,往后太子若是登基的话,这些人必然会拥护的。如此一来,荀宁就能在轻而易举之间在为荀瑜扫除以往一些旧臣的威胁了。
荀宁颁布组阁的圣旨以后,朝廷的各处官吏,便是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内阁的最高长官,是内阁首辅,如此一来,这不就是相当于丞相制度了吗?”
“不,这与丞相制度还有很大的区别,以后六部的各种奏折,都得送到内阁处理。内阁拟定好相关措施,皇上阅览完毕后,就会考虑要不要实行下去。你听听,是内阁出建议,皇上做决定,这等同于是将丞相职权中最大的一块决定权给剥夺了。”
“唉,这相当于是变相的削弱官吏掌握大权的需求了。其实也不然,皇上才是天下的主宰,他想做什么,我们只能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