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亚信科技(2 / 2)
3、1997-2000,基金风投,成功跃迁。
1997年1月7日,亚信的主要创业者在美国召开了一次会议,大家对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达成共识,一致希望引入创业投资、引入外部投资人的经验和帮助、引入职业经理人(尤其是财务总监),从而帮助公司摆脱发展资金、内部管理以及治理结构的困境。
同年6月,亚信邀请美国投资银行RobertsonStephensCompany作为融资中介,一边完善商业计划书、研究公司的市场、竞争、产品、核心竞争力等;同时,确定了近十家风险投资机构作为目标,虽然各家机构对亚信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愿意投资的仍占大多数。最后,亚信落定WarburgPincus(华平)、ChinaVest(中创)、Fidelity(富达)三家作为联合投资者,促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一次技术融资。
最初,华平、中创都有意单独投资,富达则表示无论谁投,它都愿意跟投。
不过经过权衡以及多次沟通,最终协调的结果是:三家机构联合投资,华平领投。为防止未来华平和中创在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出现分歧,富达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
1999年4月,公司高层开始考虑挂牌上市的问题。对于当时的IT企业,IPO是比较通行的方式,为保险起见,亚信决定以新一次融资作为上市的铺垫,并如愿找到了一个战略型创投公司IntelCapital。
亚信明晰的财务状况和管理制度加速了尽职调查的进行,谈判后,双方很快达成协议,Intel投资2000万美元,获得对方8%的股份。
2000年3月3日,亚信在美国NASDAQ成功上市。时机把握得相当好,亚信估价12亿美元,当日超额认购50倍,共计融资1.38亿美金。
通过亚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IT公司与风投之间的合作关系,其成功的融资案例,为国内IT界津津乐道,并为中国企业的融资发展,指明了一条成功的模式。
亚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等各方面问题是任何高科技创业企业都难以避免的,也因此,其随之产生并证明是相对可行的融资途径也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应该说,亚信为众多企业指出了一条道路,通过它,那些先行一步的现代高科技企业完全有可能借助外力实现飞跃。
除了亚新,这个行业还有华威、神州等领先的服务商,其他的竞争对手也包括外资公司Amdocs、东方国信、东软等。
其中,东软的业务方向比较多,运营商业务不是其最重要的业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