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帝都办公室(1 / 2)
知春路,一条传奇的路,这条路,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关村的繁荣。
1990年,为了迎接帝都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市委建设了一条横在北三环与北四环之间,长度11公里的次干道,因南侧是知春里与知春东里,而取名知春路。
早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第一批创业者就奋斗在这里,孕育出了四通、京通、科海、京海、联想等企业。同期的中关村还是骗子一条街,望京刚开始接纳韩国人,国贸的高楼只有二期,西二旗还是一片荒芜。
今后十多年的时间,数不清的创业者穿梭在这条11公里长的街道中、地铁上、合租房里、咖啡馆里,虎视眈眈的寻找着下一个风口。知春路见证了成王败寇,也看够了兴亡沉浮。
中国真正的创业大街便是这知春路。
林世琛将临时办公地点选择这里,也是为了更加接近这些“时代的创业者们”。
现在这里除了已经有了新琅、锦山、联箱、连众等国内知名的互联网企业,还聚集着其他大大小小几百家公司。
到了帝都办公室,林世琛发现这里已经初具规模。
根据林世琛的规划,飞讯员工人数控制在200人以内,足够撑两年。
而且由于飞Q和校园通也逐渐有了收入,情况正在变得好转,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纯投入,每个月的账面数据有了收入一项,即便每个月的投入都呈大量增长的趋势,也稍微显得好看了一些。
办公室有140来平米,除了宋雅君外,现在已经有6人,
楚惠茜来了之后,配合宋雅君,直接挖来了帝都电信局数据处的张立明。
然后通过社招和联系挖掘,招揽了几名销售和技术人才。
林世琛的到来,受到了分支同事的热烈欢迎。
林世琛在楚惠茜的介绍下,与每一名同事都握了握手。
对于平均年龄在24岁左右的这个团队,林世琛感受到了朝气蓬勃的气势,心中充满了期待。
不同于凤城的环境,这里是互联网发展的沃土,也是精英荟萃的地方。
得益于中关村丰富的人才优势,现场的同事几乎都有名校背景。
看着公司同事分支的资料,林世琛感慨万分。
楚惠茜,人大,行政管理。
张立明,华清计算机应用和系统架构硕士。
曾庆丰,帝都大学。
帝都科技大学、帝都理工大学、帝都语言大学......
这下,林世琛彻底明白了,为什么中关村能够获得巨大的发展。
无他,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国家大力推进科教和创新,以硅谷为目标,各种政策第一时间在这里得到应用落地;
地利和人和,这里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拥有全国排名前列的高等院校40多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所属院所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市)科研院所。
有了这些条件,想发展不好都难。